不谈婚姻不聊八卦!《豫见她们》撕开女性话题,慢下来聊女性困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6 11:22 1

摘要:节目形式不复杂:四把椅子,一张圆桌,几位女性围坐,谈话主题从年龄、家庭、失败到表达与成长,节目话题会自然延展,没有现场观众,也不设置“冲突点”。

今年,女性议题在脱口秀行业迎来井喷之势。

此前腾讯视频上线了一档名为《豫见她们》的圆桌对谈节目,由鲁豫担任主持。

节目形式不复杂:四把椅子,一张圆桌,几位女性围坐,谈话主题从年龄、家庭、失败到表达与成长,节目话题会自然延展,没有现场观众,也不设置“冲突点”。

但就是这样一档没有“爆点”的节目,却在上线后引发大量讨论,在豆瓣、小红书等平台收获了不错的口碑。

这档节目特别之处在于,它没有沿用传统女性综艺的叙事框架,不谈婚恋八卦,也不渲染情绪对立,而是选择用缓慢、克制的方式,讲述女性个体的真实经历。

节目首期主题是“年龄”。嘉宾包括鲁豫、王小利、张春和步惊云。

王小利在《脱口秀大会》的舞台上因犀利风格被观众熟知,但在这期节目里,她谈到自己与总冠军擦肩而过时说:“我觉得没有遗憾,我们已经说了想说的,已经表达了,这已经够了。”

步惊云则直接表示:“女大王是迟早的事。”

相比脱口秀舞台上的张力,她们在节目中更像是在认真记录自己对成长和社会的理解。

有人提出疑问:全女性视角的节目是否缺乏交叉视角?是否会陷入“女性对女性说话”的封闭空间?

但从节目内容看,这种担忧似乎并不成立。

在节目第二期中,小帕讲述了自己对父亲的复杂情感,从脱口秀舞台上的“荒唐爸爸”形象,到圆桌前坦承“有时候我会有冲动毁掉自己的人生”,表达的是一种来自原生家庭的深层影响。

同一期中,小雪回忆起自己在做调查记者时采访北京黑地产事件,当时业主为护送她被打成重伤。她说:“我觉得我爸说得没错,我就是不行。”

这些表述没有刻意煽情,但内容本身足够沉重。

这种真实,不是情绪输出,而是对自我与社会关系的深入观察。节目里没有谁在争夺话语权,也没有谁试图下结论。

相反,主持人鲁豫的角色更像是一根“压舱石”。

她既不居高临下,也不完全置身事外,而是在关键时刻递出一个问题,或者给出一段回应。

节目的制作方式也很新鲜。

总导演赵珺曾在采访中提到,节目组在前期采访时,每位嘉宾平均交流时长达三到四小时。

这种“深挖式”准备不是为了制造“爆点”,而是为了让嘉宾能够在镜头前自然地表达。

正因如此,观众才得以看到嘉宾在面对敏感问题时的真实反应:小雪谈父亲时仍能带笑,菜菜谈母亲的少女日记时突然哽咽,这些复杂的情绪,只有在一个安全、不设防的空间里才可能出现。

也有人质疑,这样一档节目没有观点碰撞,会不会显得“软”?但节目对话的“慢”和“松”,恰恰是一种节目策略。

在第五期中,毛尖谈到对“大女主”叙事的抵触。她认为现在的影视作品总是把女性写得太完美,像是完成一套规定动作,反而让人觉得假。

王小利则说自己并不想做“独立女性”,而Echo则坦诚自己同时具有“恋爱脑”和“女性主义”的特质。这些讨论没有结论,但却让观众意识到:女性独立,不是一个标准化答案,而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

这种表达方式,或许正是节目被称为“女性表达新样本”的原因。它不制造对立,不把问题二元化处理,而是通过嘉宾的个体经验,映射出更广泛的社会议题。

节目的最后一期《下一站,脱口秀女王》回到了表达本身。

小帕说,她有时会因为表达太多而疲惫;鸟鸟则说:“我这单薄的人生,经不起这么多采访。”

这一句看似轻描淡写,却点出了当下女性表达所面临的双重困境——既被期待发声,又时常被误解。

《豫见她们》的价值不在于提供标准答案,而在于它打开了一个空间,让嘉宾在“非防御状态”下讲述自己,让观众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倾听他人。

这档节目没有流量加持,没有商业植入,却在信息过载的当下,提供了一种“慢下来”的观看体验。它告诉我们:真正有深度的女性表达,不在于说得多激烈,而在于能否被温柔地接住。

来源:小眼知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