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公告起诉多个公司和个人,意欲何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8 04:10 2

摘要:当然,近几年赔偿金额有明显的抬升。东风汽车名誉权纠纷案件,法院创纪录支持了500万。比亚迪维权的案件中,法院也支持了200万元。但这是很少见的情况,整体判赔金额依然偏低。

2025年4月5日,胖东来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披露已经诉讼和准备诉讼的案件信息。如下:

仔细梳理,不难发现,胖东来的诉讼,就是两种类型:一是名誉权诉讼,二是知识产权诉讼(特别是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

一、名誉权纠纷案件

名誉权诉讼很简单,就是谁在网上黑我,我就要起诉谁。唯一比较值得关注的就是索赔金额,最低的100万,最高的500万。

司法实践中,名誉权纠纷案件,原告的胜诉率很高,但是赔偿很低。原告是公司,比原告是个人,支持的金额会高一些,但是有限。

当然,近几年赔偿金额有明显的抬升。东风汽车名誉权纠纷案件,法院创纪录支持了500万。比亚迪维权的案件中,法院也支持了200万元。但这是很少见的情况,整体判赔金额依然偏低。

声誉的损失,虽然会切切实实产产生经济损失,但是这个因果关系(特别是参与度)很难掌握;更重要的是,损害后果折算为经济损失的金额,非常难以确定。因此,绝大部分的案件,都是法官基于自由裁量权确定的。

根据胖东来披露的案情,我个人预判最终支持的金额不会很高。胖东来其实很难证明这些“谣言”,造成了自己经济损失。特别是在胖东来营业额不停创出新高的情况下,你说上述“谣言”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逻辑不一定成立。

但是,巨额的索赔,是有效果的。为什么呢?因为胖东来要的就是震慑的效果。他诉讼的目的,大概率是无讼。也就是通过诉讼,震慑其他人,让他们不再传播“谣言”,“诋毁”胖东来。所以,索赔金额一定要高。

我甚至认为,胖东来的这些案件,一定会申请财产保全,诉讼阶段就冻结了被告的财产。

二、知识产权诉讼

这种案件,也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就是混淆视听,借用胖东来的知名品牌和商誉进行宣传。就是挂着羊头卖狗肉。对于这种违法行为,当然得打击。

还有一种,似乎就是打击代购。特别是序号7。

实际上,无论是胖东来,还是山姆,都养活了一个庞大的代购群体。

据行业推测,胖东来代购年交易额约 2-5亿元(占其线下门店销售额的5%-10%)。2023年中国山姆代购市场规模预估 50-80亿元,占山姆中国总销售额的15%-20%。所以,代购极大提升了胖东来和山姆的销售额。

那为什么要打击代购呢?山姆打击代购,还可以理解。毕竟少了不少会员费。胖东来也不收会员费,代购可以提升其销量,何乐而不为呢?

可能是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胖东来以“高性价比”为标签,代购加价转售导致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暴利”误解,损害定价公信力。

2、胖东来的网红商品(如芋泥奶包)常因代购扫货导致本地顾客无法购买,引发“饥饿营销”争议,破坏其“以客为友”的社区化定位。

3、代购运输中若商品变质(如蛋糕融化、冷冻食品解冻),消费者可能归咎于品牌,引发索赔纠纷。例如,胖东来2022年因代购蛋糕变质遭投诉,被迫加强本地化配送限制。

4、非授权代购可能掺假(如替换正品包装)。例如,2023年杭州查获假冒“山姆坚果”案中,30%假货通过代购渠道流通。网上一大堆胖东来自产商品例如精酿啤酒,也很难说全部都是正品。一旦有人以次充好、偷梁换柱,消费者肯定会把锅扣到胖东来的头上。这毫无疑问会损害其商誉。

但是,严格从法律上分析,代购如果出售的是正品,很难说是违法。当然,违反了胖东来和山姆的用户协议,但这是违约行为。那应该是合同诉讼,不是知识产权侵权。

代购商在自己的店铺出售胖东来商品,并且宣传出售的就是胖东来商品,不构成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除非,你的宣传使人误认为你获得了胖东来的授权(特许经销商)或者与胖东来存在其他法律关系。

来源:莫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