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岛”效应?这个夏天,生态城为啥更凉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6 11:19 1

摘要:近年来,生态城的“热岛”效应逐渐减弱,尤其是近三年来,区域气温比周边郊野区域还低,呈现出城市“逆热岛”效应。根据区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2023年6到8月生态城热岛强度为-0.19℃,2024年6到8月为-0.16℃,今年6到8月为-0.28℃。蓝绿交织、水城共

津滨海讯(记者 张倩)记者从生态城管委会获悉,近年来,生态城的“热岛”效应逐渐减弱,尤其是近三年来,区域气温比周边郊野区域还低,呈现出城市“逆热岛”效应。根据区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2023年6到8月生态城热岛强度为-0.19℃,2024年6到8月为-0.16℃,今年6到8月为-0.28℃。蓝绿交织、水城共融、“更凉快”的生态城,越来越成为游客市民消夏休闲好去处。

据了解,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和天津市首个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中新天津生态城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通过持续增加绿化面积、扩大滨水空间、增强空气流通、推广绿色建筑等措施为城市“降温”。

绿植是“大自然的空调”。自开发建设以来,生态城秉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稳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17年来,从最初的自然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到如今绿化率超过50%、拥有200多种植物、绿化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其中,各具特色的40座城市公园遍布全域,居民从小区只要步行5分钟就能到达。除了公园中的成片绿意,生态城还在主、次干道路设置了宽度分别达33米和25米的绿化带,打造一条条“绿链”,减缓水泥路面、柏油马路等人造设施吸收太阳辐射热量。此外,“见缝插绿”建设的街角景观小品,造型各异、风格独特,在展现城市方寸之美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植被覆盖率,缓解了“热岛”效应。

水吸收热量的速度较慢,在汽化过程中还能吸热,因此,水体面积比例直接决定着地表温度。生态城充分发挥海滨城市的自然禀赋,最大限度地扩大区域内的水体面积。在开发建设之初,生态城就将积存了40年的污水库改造成为碧波荡漾的景观湖,同时沿湖建设了8公里长的绿化带。生态城还将被喻为“生态之肾”的自然湿地保护纳入总体规划,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确保自然湿地净损失为零。

在保留、恢复、修复原始湿地的同时,生态城建设了蓟运河故道公园、惠风溪公园等一批独具特色的人工湿地,并充分利用36公里海岸线,建设了东堤公园、观澜角等亲海景观带。与此同时,生态城全面推进水系连通工程,通过铺设管涵、疏浚河道、开挖岛间水系、设置换水闸、建设河道护岸等措施,让“溪、河、湖、堤、湾、海”水系实现大联通大循环,进一步增强水循环、改善水生态。

通风廊道可以增强城市内部的空气流动,促进大气良性循环,提升体感舒适度,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方式。据了解,生态城以静湖和蓟运河故道围合区域作为降温“绿核”,结合静湖周边湖岸景观,形成城市大片开敞空间;同时,连通绿地廊道、滨河景观带、生态谷,建成65.5公里的通风廊道,构建降温“绿脉”;此外,还以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园和街角公园作为降温“绿珠”,形成一个“碧岛绿谷、绿廊辐射、绿网交织、珠落玉盘”的开放式通风空间,让自然风在城市内来去自由,达到降温的作用。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也是降低城市热岛强度的有效途径。生态城早在2022年就发布了全国首套零碳示范单元标准体系,在社区、工厂、产业园区探索“低碳—超低—近零—净零”减碳路径,持续打造“零碳小屋”“零碳大屋”、第四社区中心、季景峰阁社区等低碳零碳示范项目;建成全市首个100%绿电整车工厂;区域居民万户充电桩接入率达11.24%,是天津市平均值的4.2倍。

此外,生态城还联合国网天津电力打造了国内首批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力10千伏“雪花网”试点工程,供电可靠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绿色建筑可有效减少室内外热交换,降低夏季因空调降温所带来的热排放。生态城的绿色建筑比例为100%,是全国绿色建筑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已建立了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体系,居住建筑100%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光伏发电项目累计装机容量44.1兆瓦、年均发电量达1200万千瓦时,地源热泵应用建筑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

面对降低“热岛”效应强度这道必答题,“添绿”“活水”“通风”“降碳”是生态城给出的答卷。下一步,生态城还将持续拓展解题思路,为缓解“热岛”效应增加注解,不断提升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让无论是慕名而来的游客,还是生活在此的市民,持续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绿色福利”。(生态城管委会供图)

本文来自【津滨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