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娄师德,字宗仁,郑州原武人。唐朝宰相、名将。在边疆任职数十年,恭谨待人,孜孜不倦;在朝任官,亦谨慎有加,得以功名始终。
娄师德,字宗仁,郑州原武人。唐朝宰相、名将。在边疆任职数十年,恭谨待人,孜孜不倦;在朝任官,亦谨慎有加,得以功名始终。
01、任江都县尉,被欣赏
娄师德630年他出生于一个寒门之家,父亲娄道玄是一个小吏,母亲是一个农妇。
娄师德从小就表现出了聪明才智和好学精神,他自学经史,通晓音律,喜爱诗文。
娄师德弱冠之年便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江都县尉,正式走上仕途。
时任扬州长史的卢承业对娄师德的才能感到惊异,对他说:“你是能当宰相的人才,我怎么能以下属官吏来对待你呢?”
02、任监察御史,幽默风趣
674年,娄师德被调任为监察御史,负责监察百官、巡视地方。
在这个职位上,他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多次揭露和惩处了贪污腐败的官员,赢得了朝野的广泛赞誉。
娄师德曾任监察御史。当时武则天下达过严苛的禁屠令,禁止宰杀禽畜。师德外出巡查地方,到了陕西,厨子给他上的饭菜中有一盘羊肉。
他惊讶问道:圣上不是禁止屠宰家畜吗?你这怎么会有羊肉?”厨子连忙否认:“不是我宰的,这是被豺狼咬死的。”
娄师德笑道:“这只豺狼倒是懂事。”于是淡定地吃着羊肉。接着厨子又端上一盘鱼肉,他再次问道:“这鱼又是怎么回事?”
厨子只好强行解释:“这鱼也是豺狼咬死的。”娄师德笑骂:“笨蛋,鱼生在水里,豺狼怎么咬得到?你应该说是水獭咬死的。”
03、收容逃散将士,出使吐蕃不辱使命
当时正逢吐蕃崛起,时常侵犯唐朝边境,大将刘审礼战死。值此危急时刻,娄师德奉命收容战败逃散的将士,并出使吐蕃,商讨议和之事。
娄师德与吐蕃首领论赞婆等人会面后,宣扬唐朝的国威与实力,陈述利害关系,使吐蕃首领们既敬畏又钦佩。
04、自告奋勇,随军出征,八战八捷
678年,吐蕃又不断制造摩擦,唐高宗命李敬玄征讨吐蕃,并在河南、河北招募猛士,守边御侮。
身为文官的娄师德得知此事,自告奋勇前去应募。他身穿戎装,将红抹额戴在头上。唐高宗见状,分外欣慰,任命他为朝散大夫,随军出征。
公元682年,吐蕃再度侵扰唐朝边境,娄师德率军反击。双方在白水涧相遇。
在休战期间,娄师德也不曾懈怠,加强对士兵作战能力的训练,在他的指挥下,唐军创造了“八遇八克”的辉煌战绩。
唐高宗据此认定娄师德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任命他为比部员外郎、左骁卫郎将、河源军经略副使。
05、管理屯田事务,身先士卒
武则天称帝后,对娄师德信任有加。公元690年,娄师德升任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兼管屯田事务。
多年带兵打仗的经验,让他深知军粮是戍边的头等大事。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他不辞劳苦,身着粗布衣亲自下田与士兵一起劳作。
在经年累月的努力下,唐朝边防粮库充盈,既免去了买粮的花费,也无转运粮草的艰辛。
武则天为此专门下诏书慰劳嘉奖,称赞娄师德“素积忠勤,兼怀武略”。
07、身为宰相,谦虚低调
娄师德虽然出将入相、官高爵显,但从不居功自傲,反而待人宽厚、与人为善,真正做到才能与品德兼备。
(1)教育弟弟,唾面自干
公元693年,武则天任命夏官侍郎娄师德为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同年,娄师德的弟弟又被朝廷任命为代州刺史。
在送弟弟离京赴任时,娄师德语重心长地说,“我贵为宰相,你又担任刺史,我们娄家得到朝廷的恩宠太盛,恐遭人嫉妒怨恨,你知道怎么避祸吗?”
弟弟跪直了身体回话道,“今后即使有人朝我脸上吐唾沫,我也绝不其理论,自己擦掉就好。”
娄师德神情严肃地说,“你这样做正是我担忧的事情,别人唾你脸上,是因为恨你,你马上就擦掉,便违背了人家愿意,只能让别人更加生气。
唾沫或痰在你脸上,不去擦也会自行干的,笑着接受就很好。”弟弟听了连连点头,表示按他的话去做,娄师德放心了。
(3)与下属吃一样的饭
娄师德担任兵部尚书时,有一次巡视并州,来到一家驿站。为了不给驿站增加负担,他与下属一同在大厅吃饭。
在就餐过程中,细心的娄师德发现只有自己碗里的是精米白饭,其他人吃的都是粗米黑饭,便叫来驿长,责问道:“为什么用两种米来接待我们?”
驿长诚惶诚恐,回答道:“一时找不到足够的细粮,我真是死罪。”娄师德听后,明白其中缘由,便心平气和地说:
“是我们来得太仓促,导致你们来不及准备。这是我们的问题,不能怪你。”然后把自己碗中的白米饭也换成粗米饭,大口吃了起来。
07、举荐人才不求回报,反遭排挤7
在任职宰相期间,娄师德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当身为宰相时,他常怀敬畏之心,恪尽职守,为国家选拔了一批颇有能力的人才。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为国荐贤却不声张、不炫耀、不求回报,表现出谋国不谋身的个人修养,是真正的大智之人。
当时,狄仁杰刚刚入仕,由于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很难出人头地。娄师德独具慧眼,多次向武则天举荐狄仁杰担任要职。
对于此事,娄师德从不向外人提起,狄仁杰也就毫不知情。
两人同为宰相后,狄仁杰做事锋芒毕露,才华尽显,有些轻视做事小心谨慎的娄师德。
认为他不过是一名普通的武将,好几次想把他排挤出京城,面对狄仁杰的排挤,娄师德没有一声怨言。
武则天觉察狄仁杰排挤娄师德的事之情后,故意问狄仁杰:“娄师德贤明吗?”
狄仁杰答道:“他是一名过于谨慎的将领,至于是否贤明,我就不清楚了。”武则天又问:“娄师德善于识人吗?”
狄仁杰答道:“我曾经与他是同僚,但没听说他有这方面的才能。”武则天说:“我之所以任命你为宰相,正是娄师德所举荐的。他当然有举贤之能了。”
随后,她拿出娄师德当初举荐狄仁杰的奏章,并详细说明了事情的经过。
狄仁杰闻之,十分惭愧,感叹道:“娄公有盛德,我却对他的宽容相待毫不在意。我与他的差距真是太大了!”
他到狄仁杰府上负荆请罪,对娄师德表示道歉和感谢,娄师德却没有责怪他。
娄师德还给狄仁杰准备了饭菜,两人推杯换盏,谈得很投机,从此狄仁杰对娄师德恭恭敬敬。
08、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娄师德为人处世以宽容大度、隐忍退让闻名,但面对大是大非的问题绝不徇私情,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堪称楷模。
有一次,他到梁州检校营田,了解到当地一个与他同姓同乡的官员犯下贪赃重罪,时任都督许钦明将要判其死刑。
这个官员听闻娄师德来此,赶忙托亲朋好友去求情,希望一向宽厚的娄师德能够救自己一命。
娄师德听闻此事,严词拒绝前来求情的人,说道:“如果触犯了国家的法律,就算是我娄师德的儿子也不能逃避制裁,何况他呢?”
第二天,在宴会上娄师德与许钦明坐在一起。他特意提及此事,对许钦明说道:
“我听说有人犯了国法,而且自称是我的同乡。我与他本人不认识,只不过与他父亲小时候一起放过牛。都督千万不要因为我而网开一面。”
许钦明听罢,立即叫人把这名罪犯押了过来。娄师德痛斥道:“你告别父母,前来求官职,却不知道廉洁奉公,现在懊悔还有什么用?”
并顺手将一盘蒸饼递给他,说道:“吃罢,作个饱死鬼去。”
09、战败被贬,坦然面对
谨言慎行、恪尽职守的娄师德为官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其间也曾大起大落。
公元696年,66岁的娄师德再次领兵与兵部尚书王孝杰一起,征战吐蕃。结果,唐军大败,王孝杰被削官,娄师德也被贬了官。
得知被贬的消息时,娄师德一开始还有点吃惊,感叹官爵没了,但随即就平复了下来,自言自语道:“也好也好。”
后来,武则天深究此事,发现战败的责任不应由娄师德承担,便决定将其官复原职,让他再次出任宰相。
公元699年,突厥入侵,娄师德领兵出征,同年九月,病逝于任上。享年七十岁,赠幽州都督,谥贞,葬给往还仪仗。
娄师德文武双全,身为将帅时,他身先士卒,既能克敌制胜、镇守边疆,善于屯田。
他为人宽厚,与下属同甘共苦,举荐人才不求回报,教育弟弟唾面自干,即便战败被降职,依然坦然面对、宠辱不惊,能够善终。
来源:小贺历史杂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