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大亚湾核电设备管理部的系统工程师依靠新开发的设备可靠性管理平台(ERM)系统健康报告(SHR)评估新模块,完成了一个季度的核电设备可靠性系统健康报告编写工作。这一平台新模块极大提升了系统工程师的工作效率,过去每季度平均要花费近3000个人工时,如今压缩至
近日,大亚湾核电设备管理部的系统工程师依靠新开发的设备可靠性管理平台(ERM)系统健康报告(SHR)评估新模块,完成了一个季度的核电设备可靠性系统健康报告编写工作。这一平台新模块极大提升了系统工程师的工作效率,过去每季度平均要花费近3000个人工时,如今压缩至近30分之一,不到100小时就完成了,实现了从"马拉松"到"百米快跑"的质变突破。
一季度的设备可靠性系统报告编写工作耗时对比
2100小时→6小时 快速分拣数据
“以前季度健康评分时,要逐项查询分析,眼睛花到掉泪。计算机组健康得分时,对着Excel计算完还要画图表,一个数错就得重来。开会汇报更头疼,手动整理PPT、做趋势图,妥妥变成“表哥”。系统健康报告管理工程师马凌云说。
在大亚湾核电,系统工程师每季度要编写262份设备健康报告,包含7000多个指标,以往只能通过工手动查询、复制、粘贴,耗时耗力。为了解决这一痛点,设备管理部可靠性管理科利用数字化新手段,历时一年,编写了6万至7万行代码,开发出SHR评估新模块。
系统工程师在讨论系统开发页面细节
设备健康报告编写工作主要有三个阶段。依靠这一新模块,系统工程师在第一阶段录入相关数据时,利用新开发的智能数据管家的“一键收数据”和“智能分配”两大功能,将所有系统健康指标数据一键上传,再根据机组、系统编码自动识别分配专属指标数据到各系统报告中,平台能够实时算出系统健康评分。“每份季报的数据处理速度由8小时缩短到10分钟,并达到“零错误率”的水平,以往需要约2千多个人工时手动录入,如今不到6小时即可完成。”系统工程师介绍。
780小时→75小时 设备健康“自动体检”
在快速完成数据分拣之后,需要进行健康报告数据分析。新开发的智能分析大脑,就像医院的“体检医生”,不仅能自动解读两个季度的健康指标变化,标出“得分退步的指标数据”,告诉你“哪里病了”;还能进行“病根诊断”,得出健康状态得分下降直接原因的分析结论。
在第二阶段,系统能够直接生成“体检报告”。以往每季度平均需要780个人工时才能完成的分析报告,如今只需不到75个小时即可搞定,系统工程师再也不用多花精力去描述问题,只需要多想想“怎么治”就好。
75小时→10小时 开会材料“全能助手”
“开会汇报时,新开发的智能管理平台也如同一个‘全能助手’。平台可以通过跨机组、跨季度的系统健康状态预警分析,揪出“重点关注系统”,比如连续两个季度健康状态不良的TOP3系统、当季度健康得分下降的TOP5系统,以及当季度整体状态较差的系统等,做到纵横分析,信手拈来。”马凌云说。
生成分析报告之后,在第三个汇报阶段,系统新模块还可以一键发起系统健康状态二级分析任务,实现线上编写、审批。除了这些汇报准备工作外,最重要的是它能一键生成汇报页,自动做好“机组季度系统健康报告汇报报表”,图文俱全、实时更新。
以往平均需要75个人工时,如今仅需10个小时即可完成,系统工程师表示“开会再也不用写PPT了!”
在新模块的帮助下,设备可靠性系统报告编写工作取得显著收益
系统健康报告评估新模块上线以来,数据处理提升了75%,汇报材料准备不必人工花费大力气;会议中也能随时能将数据调出来,以前手工计算的小错误、小乱码统统消失,数据准确率进一步提升。有了新系统,每年节省工时近11000人工时,让核电的系统工程师们告别做“表哥”“表姐”的日子,更加专注思考系统健康提升策略。
后续,设备管理部还将对模块功能细节进行优化,打通与其他模块的数据联系,实现各模块间数据的顺畅流通与深度融合,从而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设备管理体系,更好守护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来源:番茄炒牛肉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