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诗经263-1徐方押韵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
1.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2.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
3.赫赫业业,有严天子。王舒保作,匪绍匪游。徐方绎骚,震惊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惊。
4.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铺敦淮濆,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5.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测不克,濯征徐国。
6.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o+ng
□□□□,□□□□●。□□□□,□□□●。□□□●,□□□●。□□□●,□□□●。u
□□□◙,□□□■。□□□●,□□□●。□□□●,□□□◆。□□□◆,□□□◆。ng+o+i
□□□●,□□□●。□□□◆,□□□●。□□□◆,□□□●。□□□●,□□□●。u+ng
□□□◆,□□□◆,□□□◆。□□□●,□□□●。□□□■,□□□■,□□□◙。ng+i+o
□□□■,□□□■。□□□◆,□□□◆。□□□◆,□□□◆。□□□◙,□□□◙。ng+i
附注:
1、本诗押韵不太规则,主体是偶数句押韵,也即,ABCB。
2、存在前后句押韵,也即,AA。
3、第一阕存在远程押韵,例如,明-戎,押韵ng。士-师,押韵i、ui,均具备i o二象性。也可以理解为:对角押韵,也即,ABBA。不过这个对角押韵也是远程的,中间插了两句,也即,ABCCBA。
4、在编写《周音》时,已经如此分析,现在保持。
5、戎存在鼻音二象性,在诗经中出现过,甲骨文戎从甲,古音co。如果戎在本诗无鼻音,则第一阕: 士-祖-父-师-戎-戒-国,均押韵o/u,因为士从圭,师从追,國从或,都存在i o二象性。
6、本诗原标题《常武》,其中常字,不知何处来。现在我认为,本诗主人公是徐方,因此标题修改为:徐方。
7、本诗第五阕押韵比较奇特,为前后句押韵,但不遵从偶数句押韵,例如,AAABBCCC。
诗经263-2徐方注释1
附注:
1、大:=太。古今字、通假字。
大祖:=太祖。
大师:=太师。
2、皇:已经去世的祖先。
皇父:先父、先祖。未必是父亲,可能是更高的辈分,诗经中前面讲过。
南仲太祖-太师先父:形成类比,应为同类。
南仲的太祖,现任太师的先父,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我认为,是同一个人,因为太师是军队统帅,既然都提南仲将军的名了,为何不提最高统帅的名?
可见,南宫的太祖=现任太师的先祖。也即,南宫=太师=元帅,太祖=皇父=先祖。
也即,南宫是这次出征的统帅,在出发之前,周天子提到南宫的先祖,将其作为仍然在世的卿士对待,可能是上古朝廷的一种礼仪,这吻合上文:赫赫明明。一般形容已经在天上的神仙。
说明,周天子在军队出发前提到南宫元帅的先祖,应该是追思先人的勇敢和胜利,以此鼓舞现任元帅和军队整体的士气。
呼应后文: 既敬既戒。
3、敬:恭敬,引申为敬神。形容词动词化。
戒:戒备。也可以理解为:=祴。通假字。拿出装备、武装起来。
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 既敬既祴,惠此南国。=在敬神和武装之后,希望祖先保佑这次南征。
其中,惠=恩惠、惠泽,名词动词化。惠南国,并不是惠泽南国,而是惠泽南国之行。
4、尹:=丈。同源字,甲骨文画的是手握权杖,引申为管理者、君。也即,丈=尹=君同源,以前分析过,见: 丈=尹同源考 ;
上古历史上并无太尹一职,这里是泛指:管理者。在本诗中,周天子御驾亲征,自称为尹,=管理者。
其中,
谓:称呼、自称。
王谓尹氏=周天子自称尹氏=周天子御驾亲征,自己作为最高统帅。
由此可见,在本诗中,提到的南宫虽然是太师、元帅,但由于周天子御驾亲征,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是天子。
5、 左右:左军、右军。
看来,周天子位于中军。
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周天子命令程伯率领左军,休父率领右军,掩护中军前行。
其中,
①陈:=阵。通假字、古今字。列阵。
②戒:戒备、警戒。这里特指左右两翼作为中军的警戒。
③程伯:程国的国君。程,地名不详,据说在丰镐以东。
④休父:休邑的长老。休,地名不详。
前人误解太多,我懒得指正。
6、浦:水陆相接处。这里可能指的是入海口。淮浦=淮河入海口。
率彼淮浦,省此徐土。 =周天子的大军一下子干到淮河入海口,这下只剩下巡视徐国了。
其中,
①省:视察。
②率:一个接一个,一连串。
说明大军所到之处,望风披靡,如入无人之境。
③彼vs此:形成一对反义词,代表心理关系的远近。
彼淮浦vs此徐土:是同一个地方,但前后的心理距离不同。可见,
在一路攻打徐国时,当地是敌人。在打穿到入海口时,整个徐国都是周天子的土地,所以称之为:此徐土。
7、三事:天地人。其中
①天:将周朝的历法颁行当地,替换旧历。
②地:将周朝的耕田技术推广当地,替换商朝时代的游猎生活。
③人:将周朝的人事制度普及当地,替换商朝的组织形式。
前人多认为:事=吏,通假字,三事=三吏=三卿。大谬!大军不会带着文官出征,就算在当地选拔人才,那也需要设置官府。但本诗提到,不停留,可见,三事≠三卿。
不留不处,三事就绪。 =周天子的大军不停留,不设置衙门,只做了三件事:用周朝的天时地利人和,替换掉商朝的那些。
8、业业:=赳赳。通假字。诗经中多见,不赘述。
严:威严。
9、绍:=绕。通假字。绕路。
匪绍匪游=非绕非游=周天子的大军不走弯路,不四处游玩,一根竹竿插到底。
10、绎:演绎、变动。
绎骚=变乱、骚乱。形容徐国不堪一击,土崩瓦解。
11、王舒保作:这是第三阕最难懂的一句。其中
①保:老天保佑。
②作:兴兵、用兵。
③舒:轻松、放松。
王舒保作=周天子不费吹灰之力,军事行动如有神助。
诗经263-2徐方注释2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
4.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铺敦淮濆,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5.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测不克,濯征徐国。
6.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u+ng
□□□◆,□□□◆,□□□◆。□□□●,□□□●。□□□■,□□□■,□□□◙。ng+i+o
□□□■,□□□■。□□□◆,□□□◆。□□□◆,□□□◆。□□□◙,□□□◙。ng+i
附注:已删除前三阕。
上一节分析了,本诗为赞美诗。周天子御驾亲征,南宫将军作为太师(元帅),出发前,周天子点名了南宫将军的先祖(可能是商朝时的南宫将军,为常胜将军),希望祖先的勇猛和胜利鼓舞着现任南宫将军和大军的士气。大军一路南下,直捣淮河入海口,徐国不堪一击。大军不在当地停留设衙,而是把周朝的天文历法、农耕技术、人事关系介绍到当地,使之服王化。
接着分析:
1、厥:=其。通假字。两字音本不同,近似替代。
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 = 王奋其武,如震如怒。进其虎臣,阚如虓虎。
可见,周天子亲自参战。其中
①进:主语是周天子,而非虎将。可见,=晋。通假字,提拔。
说明这时交战焦灼,周天子临时换将。但也有极少可能,进的主语是猛将,这里是主语后置,进其虎臣=其虎臣进。
②阚:=敢。通假字。勇敢。
③虓:=啸。通假字。虎啸。但两字古音不同,虓从九,古音co。啸从肃,肃从手,古音do。两者发生辅音颚化,在颚化阶段可能同音。
2、濆:=喷。通假字。喷涌。引申为喷涌之河水。
3、敦:=㨃。通假字、异体字。从两边挤压,对向挤压。在本诗中,形容大军在淮河两岸夹击,把徐国军队赶到河边,使之陷入绝境。
铺:=捕、扑。通假字。上文讲过。扑杀、捕杀。
4、截:拦截。截留。
这里指的是敌人的尸体淤塞了河道。
所:所在。
截彼淮浦,王师之所。=周天子的军队到哪里,哪里的河道就被敌人的尸体淤塞。
这是夸张修辞。因为古代淮河水大,一旦淤塞,必然上游洪水。诗人形容周天子大军沿着淮河两岸夹击敌人,所到之处,淮河为之壅塞,从淮河源头,一直堵到淮河入海口。。。
5、啴啴:=咚咚。通假字。拟声词。车马声。诗经中多见,不赘述。
6、翰:高飞。苞:扎堆。诗经中多见,不赘述。
7、测:=息。通假字,古音dui。歇息。测的本义是粘稠的物体变得流动性增强,南阳方言:xie4,俗字写作:歇、懈。例如:这碗粥xie4了。=这碗饭变稀了。
《周礼-考工记》:漆欲测。说的是上好的大漆不是粘稠的,而是清稀的。
不测不克,濯征徐国。 =不息不克,濯征徐国。=大军不停息、不庆祝胜利,像洗脚一样不能洗一半,而是要一鼓作气踏平徐国。
其中
①克:取胜,庆祝胜利。甲骨文克的造字本义是杀人剥皮放血,指的是胜利之后的庆祝。这里取造字本义。
②濯:洗脚。这里作副词,像洗脚一样轻松,一口气做完。
8、允:=夋=逡。通假字。退让。塞:阻塞、不前。
允塞=退让、不前。
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周天子的大军尚在前线吃紧,徐国军队就已经投降了。。。
来:来降。
9、同:一同。与周朝相同,统一。形容词动词化。
10、庭:朝廷。
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徐方与周天子的大军一同作战,讨伐四方。等四方平定下来,徐方跟着周天子的大军一同回到丰镐。徐方不想回到徐国那蛮荒之地,但周天子告诉他们:一定要回去好好建设家乡,把老家建设得比丰镐更美丽!
诗人在这里省略了徐方跟随周天子一同作战的信息,仅仅用了徐方vs四方作为对比,以为后人能看懂,岂料后人每每误解。所以,我有必要指出来这种省略。
诗经263-3徐方上古音大概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
1.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co co bing bing, cong bing cing dui. dong dong dui du, dui dui cong bo. ding co co dui, di do co cong. ci cing ci co, dui dui dong cui.
2.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
cong cui dong di, bing ding bui do bo. do dui dong cong, co co dui co. du bui dui bo, ding dui du du. bui bo bui du, dong di do du.
3.赫赫业业,有严天子。王舒保作,匪绍匪游。徐方绎骚,震惊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惊。
co co dui dui, dui cong ding di. cong du bo do, bi do bi do. du bong dui do, dong cing du bong. cu di cu ding, du bong dong cing.
4.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铺敦淮濆,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cong bong cui co, cu dong cu do. ding cui cu ding, cong cu co cu. bu do dui bong, cing di do cu. di bui dui bu, cong dui di do.
5.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测不克,濯征徐国。
cong cu dong dong, cu bi cu cong. cu cong cu dong, cu dong di bo. cu dong di do, bing bing di di. bui dui bui ci, do ding du cui.
6.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cong do cong di, du bong ci bi. du bong ci dong, ding di di cong. di bong ci bing, du bong bi ding. du bong bui cui, cong co cong cui.
□□□◆,□□□◙。□□□●,□□□●。□□□◙,□□□◆。□□□●,□□□◙。o+ng
□□□□,□□□□●。□□□□,□□□●。□□□●,□□□●。□□□●,□□□●。u
□□□◙,□□□■。□□□●,□□□●。□□□●,□□□◆。□□□◆,□□□◆。ng+o+i
□□□●,□□□●。□□□◆,□□□●。□□□◆,□□□●。□□□●,□□□●。u+ng
□□□◆,□□□◆,□□□◆。□□□●,□□□●。□□□■,□□□■,□□□◙。ng+i+o
□□□■,□□□■。□□□◆,□□□◆。□□□◆,□□□◆。□□□◙,□□□◙。ng+i
附注:
1、尹从丈,古音dong。发生了i o二象性,dong→ding→ing→in。
2、陈=阵,从东,古音dong。发生了d→ch、zh辅音颚化,o→e元音低化。
3、省从生,古音ding。
4、敦=㨃,从享,享从高,古音co。发生了鼻音二象性,co→cong(享),也出现了c→d辅音演变,cong→dong(墩)。这里取古音do,因为㨃今音dui,没有鼻音。
5、虓从九,古音co。从虎,古音cu。
6、测从则,则从匕-勺-刀,存在i o二象性,古音dui。
7、截从哉,从十,古音di。
8、塞,不知其声符,根据今音se、sai,推定古音di。待考。
诗经263-4徐方今韵
1.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太祖,太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祴,惠此南国。
2.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阵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
3.赫赫赳赳,有严天子。王舒保作,非绕非游。徐方绎骚,震惊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惊。
4.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敢如啸虎。捕㨃淮喷,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5.王旅咚咚,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息不克,濯征徐国。
6.王犹逡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廷。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o+ng
□□□□,□□□□●。□□□□,□□□●。□□□●,□□□●。□□□●,□□□●。u
□□□◙,□□□■。□□□●,□□□●。□□□●,□□□◆。□□□◆,□□□◆。ng+o+i
□□□●,□□□●。□□□◆,□□□●。□□□◆,□□□●。□□□●,□□□●。u+ng
□□□◆,□□□◆,□□□◆。□□□●,□□□●。□□□■,□□□■,□□□◙。ng+i+o
□□□■,□□□■。□□□◆,□□□◆。□□□◆,□□□◆。□□□◙,□□□◙。ng+i
附注:在程伯休父中间加了顿号隔开,这是两个人,分别是左军和右军的将领,以免后人继续误解。
1、大→太。古今字、通假字。
2、戒→祴gai。古今字、通假字。装备、武装起来。
3、陈→阵。通假字、异体字。摆阵、布阵。
4、业业→赳赳。通假字。诗经中多见,不赘述。
5、匪→非。通假字。
6、绍→绕。通假字。绕路,走弯路。
7、阚→敢。通假字。勇敢。
8、虓→啸。通假字。虎啸。
9、铺→捕、扑。通假字。捕捉、捕杀。
10、敦→㨃dui。通假字、异体字。从两边向中间挤压。
11、濆→喷。通假字、异体字。河水之喷涌。
12、啴啴→咚咚。通假字。拟声词。车马响声。
13、测→息。通假字,古音dui。歇息。
14、允→逡。通假字。退让、后退。诗经中多见,不赘述。
15、庭→廷。通假字。朝廷。
以上只考虑古今字、通假字,并未考虑古今音变,可视为版本一。
16、第一阕:
①赫赫明明,王命卿士。 → 王命卿士,赫赫明明。调换句序,这样,明-戎都处于偶数句。
②戒→祴→戒。恢复原文,因为国-祴现代不押韵,戒-国现代押韵,以为uo=ue。
17、第三阕:
①赫赫赳赳,有严天子。→ 有严天子,赫赫赳赳。调换句序,这样,赳-游,现代押韵ou。
②惊→惶、慌。近义。恐慌。方-惶,现代押韵ang。
18、第四阕: 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王师之所,截彼淮浦。 调整句序,这样,浦参与押韵。
19、第五阕:
②翼翼→绰绰、卓卓。近义。高超、高飞。这样,绰-克-国押韵e,因为uo=ue。
③流→滔。近义。流淌。苞-滔,现代押韵ao。
于是,出现版本二,20250409下午17:30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
1.王命卿士,赫赫明明。南仲太祖,太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3.有严天子,赫赫赳赳。王舒保作,非绕非游。徐方绎骚,震惊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惶。
4.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敢如啸虎。捕㨃淮喷,仍执丑虏。王师之所,截彼淮浦。
5.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滔。绵绵绰绰,不息不克,濯征徐国。
6.王犹逡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廷。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来源:pluiepo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