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中的过度反应与逆向投资原理 | 金融人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9 20:13 2

摘要:现代金融学总结的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过度反应与逆向投资原理。其实,这个原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有过深刻的表述,而且,中国智慧的表述具有更耀眼的哲学思维的光芒。

文/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彭兴韵

现代金融学总结的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过度反应与逆向投资原理。其实,这个原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有过深刻的表述,而且,中国智慧的表述具有更耀眼的哲学思维的光芒。

中国智慧中的过度反应

《易经》中“亢龙有悔”,到了金庸武侠小说中,“亢龙有悔”是降龙十八掌中有名的一招,龙飞到过高的地方,必将后悔。老子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他还说:“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强盛了就会走向衰败,求强求壮的做法是不符合大道的,不符合大道,就会很快灭亡。《管子》“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用自然现象的类比的手法,表达了事物的一个转化过程。西方人说:“上帝欲使人衰亡,必先使其疯狂”。《史记》“平准书”中说,“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事物发展到鼎盛时期也就到了转衰的时候,时代发展到极限就会发生转变,一度质朴、一度灿然,是事物周而复始的变化,是必然的变化规律。

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并不完全相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事物走向了极端时,将会出现相反方向的变化,也就是我们常人所说的“物极必反”。

如果说周易、老子等表达的还是哲学层面的强弱相互转化的过程,那么,计然则直接地揭开了市场价格变动的强弱转化。《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计然向越王出谋划策时,就总结了价格变化的一个重要规律,那就是“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一种东西的价格贵到顶点就要变贱,反之,价格贱到极点,也就会变贵。他基于对价格现象的这个理解,进一步提出了一种交易策略“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即,当价格贵时,就把手里的东西像粪土一样抛掉,反之,当价格贱到极低时,对别人的东西就要像珠宝一样及时大胆地买入,要使货币像流水一样的流动起来。这里,计然实际上深刻地讲到了货币经济的三种含义,那就是:价格的过度反应、逆向投资、货币只有能过流通才能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

若用来“亢龙有悔”形容金融市场,那就是,市场过度兴奋后,必将会出现大幅下跌。将上述中国人的智慧应用在现代金融学中,便被称为“过度反应”。过度反应是指某一事件引起证券价格剧烈波动,超过预期的理论水平,然后再以反向修正的形式回归到其应有的价位上来的现象。若不理解“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也”的道理,不理解“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的市场价格变化的过度反应原理,那就会落入司马迁所说“知进不知退,久乘富贵,祸积为崇”的后果。

逆向投资原理

在过度反应现象下,市场上会出现以下两种等价现象。

首先,证券价格的异常波动将会伴随随后的价格反向运动,即超涨的股票在修正中超跌(贵上极则反贱),而同时超跌的股票则会超涨(贱下极则反贵)。比如,春节期间受《哪吒2》票房火爆的影响,国内上市公司光线传媒的股价在短短十来天就出现了三倍以上的涨幅,这就是对《哪吒2》事件的过度反应,自然地,在过度反应之后,它又出现了大幅的反向修正过程。

其次,证券价格的异常波动幅度越大,那么,在以后的反向修正中,调整幅度也越大。研究金融市场的人经常还会说“超调”,这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汇率波动的,它是说,在外汇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的信息冲击时,会使汇率在较短的时间里过度地偏离其均衡水平。正是光线传媒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大幅上涨,所以在反向修正中的跌幅也非常之大。

过度反应导致了市场的过度波动。过度波动通常是指,证券价格的波动远远高于其基本面价值所决定的波动性,例如,股票价格的波动性就明显高于经济增长率的波动性,也可能远远超过企业利润的波动。伯纳德·巴鲁克说:“任何市场的历史——从产生开始——都是一部极其惊险的价格上涨和下跌相互交替的发展史。”非常直观地描述了过度反应现象。

在过度反应下,金融市场还会出现均值回归。均值回归则表现为,一个时期收益率低的股票在接下来的另一个时期会有相对更高的收益率,反之则反是。这意味着,一个时期收益率表现较差的股票在接来的一段时期可能表现相对要好一些。中国人常说:“风水轮流转”,就是对均值回归更通俗地表达。均值回归意味着,可以预期,这个时期表现较差的股票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有可预测的正向收益表现,这表明,股票价格并非严格遵循随机游走的过程。德邦和塞勒曾研究过股票市场上的输家-赢家效应,他们发现,在前三年里是极端输家的那些股票,却在随后三年里比过去那些极端赢家的股票表现好得多。

编辑丨丁开艳

责编丨兰银帆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01 02

来源:清华金融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