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来科技领域,美国与中国谁将拔得头筹?各界猜测众说纷纭。全球知名的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来自美国,而中国的竞争对手DeepSeek毫不逊色,且价格更为亲民。
未来科技领域,美国与中国谁将拔得头筹?各界猜测众说纷纭。全球知名的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来自美国,而中国的竞争对手DeepSeek毫不逊色,且价格更为亲民。
有人说,人工智能竞赛赢家或许不是发明最佳模型的国家,而是政府、企业以及普通民众大规模运用人工智能的国家。
西方普遍觉得中国科研投入大、创新强,但新技术实施稍弱。在2010年代,中国申请的新专利约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但长期以来,中国在专利利用上存在短板。
乔治华盛顿大学Jeffrey Ding依据WIPO 2020年数据估算,中国技术创新排全球第14,技术采用率仅第47。
许多人曾以为,中国在人工智能的采用上也会进展迟缓。与美国相比,中国经济对制造业和农业的依赖程度较高,似乎较少有公司能从这项技术中显著获益。
云计算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不如美国企业广泛,限制了中国企业获取可扩展的计算能力。这种观点逐渐成为一种共识。
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 “人工智能准备指数” 上的得分比中国高出20%。10月,咨询公司Capital Economics编制的类似排名中,美国位居榜首。
高盛银行预测,到2030年,30%的中国企业将采用人工智能,而美国企业的这一比例为40%。 但美国优势没那么稳,中国技术采用正迅速追赶。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最新数据,中国在全球技术传播排名中位列第32位,相较于2020年上升了15位。从电动汽车到二维码、送餐机器人,中国消费者接触到的技术比美国更为先进。
一些科技人士认为,中国才是典型技术采用者。正如中国科学院的韩冀中在2023年所说:“我们在许多技术上超越美国,并非依靠开创性的技术进步,而是凭借庞大市场所形成的应用能力。”
投资者开始思考,中国是否会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领先一步。包括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内的多家银行,都编制了股价指数,用于评估采用人工智能后生产率有望提升的公司股价。
尽管高盛统计的,在美国上市的人工智能受益公司,近期表现逊于本土市场,但在中国,这些潜在的人工智能受益公司却表现亮眼。
关于人工智能应用的跨国数据较为匮乏。从大型企业投入看,美国在人工智能技术上领先,其是企业软件主要购买者,软件商也在融入人工智能。
中国的企业软件市场规模仅约为美国的十分之一,如中国科技巨头腾讯总裁刘炽平,在去年11月解释公司人工智能销售额低于美国竞争对手时所说,中国的企业软件市场 “并不那么活跃”。
然而,人工智能销售额,或许夸大了美国的领先优势。由于中国云计算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以及大多数中国模型采用开源模式,让中国的人工智能服务价格更为低廉。
在中国,每投入一美元在人工智能服务上,所产生的收益远高于美国。去年,中国大型科技公司字节跳动大幅降低旗下 “豆包” 聊天机器人的价格,相比OpenAI的 “通用智能翻译”(GPT)便宜了99%。
另一种衡量采用情况的方式是通过调查数据。去年,美国科技公司IBM的一项研究发现,50%的中国公司使用人工智能,而美国公司的这一比例仅为三分之一。
咨询公司麦肯锡的研究显示,19%的中国人在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北美人的比例则为12%。日本政府的研究表明,制定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政策的中国公司比例远高于美国公司。
中国对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经济的三个领域:公共部门、消费科技和商业硬件。
首先是政府部门,据估计,DeepSeek模型约一半的需求来自政府部门。在政策鼓励下,地方政府将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多个方面,包括优化医院记录、解答市民疑问以及寻找失踪人口等。
中国消费者对尝试人工智能的热情高于美国消费者
国家的支持可能会带动其他领域对人工智能的采用。以消费者领域为例,中国消费者对尝试人工智能的热情似乎高于美国消费者。
其中一个原因是价格,激烈的竞争让多数中国聊天机器人免费使用。另一个原因是信任度。咨询公司的Tilly Zhang认为:“中国人对技术改善生活持更乐观态度。”
一些在中国流行的人工智能模型,如DeepSeek的R1,展现出强大的推理能力,减少了人们对模型幻觉的担忧,从而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
随着需求的增长和供应的便捷,中国消费者拥有丰富的人工智能产品选择。在过去一年中,字节跳动发布了至少七款具备人工智能功能的应用程序,腾讯也在微信平台内推广聊天机器人。
并非只有中国公司如此,从谷歌到 Meta,美国科技公司也在产品中融入人工智能功能。但中国消费者似乎比西方消费者对这些变化更为敏感。
民意调查机构益普索(Ipsos)的数据显示,81%的中国消费者清楚,哪些类型的产品使用了人工智能,而美国消费者的这一比例仅为39%。
制造业是中国人工智能服务的第三大应用领域,这也是中国与美国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显著差异。
根据对数据提供商PitchBook信息的分析,去年美国人工智能风险投资仅有3%投向制造业,而在中国,这一比例高达43%。一些亚洲实业家认为,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制造业可能是中国与美国拉开差距最大的领域。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份额已从2011年的20%提升至近30% ,工业机器人的人均拥有量超过了多数富裕国家。如今,中国在新领域不断取得进展。
2月,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推出先进的驾驶辅助技术,且无需额外收费(美国电动汽车领军企业特斯拉的同类技术每辆车收费约9000美元)。人工智能对受美国制裁的中国有特殊价值,能帮助企业从旧设备挖掘价值。
美国在资金投入上优势明显,几大科技巨头预计今年在新技术投入巨大,在人工智能服务器支出和数据中心数量上远超中国。但也有人认为美国存在过度支出,中国能以低成本实现相近尖端能力。
人工智能竞赛关键在于普通企业和消费者的应用能力,即使美国拥有最好的人工智能模型,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人使用它们,它们又有何用呢?
来源:奇葩综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