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艾美奖落幕:获奖者创历史显真诚,主持人慈善机制备受吐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6 09:12 1

摘要:开场那会儿,观众还以为能见到点新鲜的,内特先演了段自己在《周六夜现场》里的“Washington’sDream”小品。

2025年艾美奖刚落幕,看过的人大概都有个共同感受:获奖者的表现够亮眼,可制作方的操作实在不给力。

这场由CBS承办、内特・巴加茨主持的颁奖礼,从头到尾都透着股“两边拧巴”的劲儿,咱们慢慢说。

开场那会儿,观众还以为能见到点新鲜的,内特先演了段自己在《周六夜现场》里的“Washington’sDream”小品。

接着史蒂芬・科尔伯特走上台,台下立马响起起立掌声,他顺势宣布了第一个奖项。

本来节奏挺顺,可赛斯・罗根领完喜剧类最佳男主角的奖,内特又慢悠悠走回舞台,开始絮絮叨叨讲演讲计时器的章程。

说实话,这段“迟来的规则说明”长得让人走神,本来刚热起来的场子一下就冷了。

本来想,艾美奖主持人历来都是用紧凑的独白或歌舞带气氛,像吉米・法伦、蒂娜・菲以前都做得挺到位,可内特这“先小品后补规则”的安排,看着就像制作方没提前捋顺流程。

而且他擅长的生活化段子,跟“庆祝电视人成就”的场合也搭不上边,后面的麻烦其实早有苗头。

内特还搞了个“演讲超时扣慈善款”的点子,说要捐钱给美国男孩女孩俱乐部,超时一秒,承诺的捐款就少一点。

结果获奖者一个个慌着赶时间,约翰・奥利弗拿最佳有剧本综艺节目奖时,急得冒出句被消音的话。

最后内特又说自己捐25万美元、CBS捐10万美元,把扣掉的钱补了回来。

老实讲,这操作看着就是为了搞噱头,反而把颁奖礼的庄重感弄没了。

慈善本是好事,可这么“先减后补”,对俱乐部没什么实质好处,倒像是制作方为“缩短时长”找的借口,以前其他奖项办慈善联动,都是固定捐款加明星追加,比这合理多了。

不过,制作方的不给力没盖住获奖者的光芒,特拉梅尔・蒂尔曼拿奖那段,确实让人记牢了。

他凭着《Severance》拿了剧情类最佳男配角,成了艾美奖77年里第一个拿这奖的黑人男性。

剧里他的“镜子场景”“鼓乐队指挥片段”,看过的人都得说句“忘不了”,领奖时他哽咽着说母亲是自己第一个表演教练,那段话听着就实在,没有半分虚的。

艾美奖这么多年,剧情类女配角好歹有过6个黑人获奖者,男配角却一直是白人的天下,蒂尔曼这次拿奖,不光是他演得好,更像给行业提了个醒:好演员不该被肤色限制。

《综艺》杂志之前就说他“用精准演技撑起剧集核心冲突”,现在看来,这奖确实没颁错。

汉娜・爱因宾德拿喜剧类女配角时的表现也挺让人印象深。

她结束发言时喊了几句关于社会议题的话,中间虽然被消音,但她还说要自己补上超时扣掉的慈善款。

如此看来,现在年轻艺人越来越敢在这种场合说真话了,不像有些获奖者只说场面话,她这样反而更真实。

还有公共广播公司(CPB)拿总督奖那部分,电视学院理事会主席克里斯・阿布雷戈上台说“中立不足够,需成为连接、包容与共情的声音”,这话其实是在暗指CPB的难处。

2024年美国国会共和党提的预算里,要把给CPB的联邦资助全砍了,这机构2025年都快面临关停了,艾美奖这会儿提它,其实是行业在为公共媒体发声。

克里斯汀・米利奥蒂和丹・吉尔罗伊的领奖时刻,倒透着股纯粹的热爱。

米利奥蒂凭着《企鹅人》里的索菲亚・法尔科内拿了限定剧最佳女主角,她手里攥着张纸,说是在治疗时随手写的笔记,念到最后激动地说“我太爱表演了”,台下的人都跟着受感染。

以前她总演配角,像《老爸老妈的浪漫史》《黑镜》里都有她的身影,这次拿奖,媒体说这是“实力派的迟到认可”,她的热爱不是装的,观众都能看出来。

吉尔罗伊凭着《安多》的“WelcometotheRebellion”集拿最佳编剧时,他哥哥托尼・吉尔罗伊(《安多》主创)上前亲了下他的脸颊,那场面挺暖。

《安多》在“星战宇宙”里本就特别,它不侧重科幻特效,反而讲反抗军起源、映现实矛盾。

那集还被《帝国》杂志评为“2024年最佳电视集”,能打破艾美奖“重主流IP轻深度叙事”的习惯,确实难得。

除了高光和槽点,这次艾美奖还有些让人没想到的事,杰夫・希勒拿奖就是一个。

他凭着小众剧《SomebodySomewhere》拿了喜剧类最佳男配角,之前大家都觉得他提名就不错了,算是“荣誉提名”。

结果宣布名字时,台下的迈克尔・尤瑞直接红了眼,杰夫领奖时,CBS的字幕最后还提了句纽约的“Joe’sPub”。

这剧没流量明星,讲的都是小镇普通人的生活,却能拿到豆瓣9.1分、烂番茄98%的新鲜度,杰夫能获奖,说明投票的人是真看了内容,不是只盯着名气。

2019年《伦敦生活》击败《副总统》拿奖也是这道理,好内容总归会被看见。

反观《白莲花度假村》,前两季拿奖拿到手软,这次却只让作曲家克里斯托瓦尔・塔皮亚・德维尔拿了个奖,电视转播里压根没它的身影,领奖时场面还挺尴尬。

其实也不奇怪,第三季改在泰国拍,故事没前两季紧凑,《好莱坞报道者》都说它“丢了以前的尖锐”,质量下来了,奖项自然就少了,行业里从来都是作品说话,没什么捷径可走。

不过有些事还是让人有点遗憾,比如女性导演的提名与获奖落差。

伊丽莎白・班克斯上台当颁奖嘉宾时,专门提了限定剧最佳导演提名里的5位女性,像香农・墨菲(《为爱赴死》)、海伦・谢弗(《企鹅人》)这些人,结果最后奖给了唯一的男导演菲利普・巴兰蒂尼(《青春期》)。

搞不清行业里为啥总这样,女导演能提名说明有实力,可获奖的机会还是少,美国导演工会2024年的报告里就说,过去十年艾美奖这category的女性获奖者连两成都不到。

还有典礼上几乎没放提名作品的片段,就少数奖项给了几秒镜头,普通观众根本不知道这些剧讲啥。

这操作确实不尊重创作者,也没考虑观众的感受,对比奥斯卡、金球奖“每部提名作品放1分钟片段”的做法,艾美奖这次实在太敷衍。

最后说两句奖项归属的争议,《匹兹堡医院》拿了剧情类最佳剧集,诺亚・怀尔凭这剧拿了最佳男主角,主创R・斯科特・吉米尔上台还呼吁“信任并保护医护人员”。

这剧讲的是对抗医疗虚假信息,刚好贴合现在的情况,2025年小罗伯特・肯尼迪宣扬“疫苗有害”的不实言论闹得挺凶,所以它拿奖也合理。

但《安多》就有点可惜,虽然拿了最佳编剧,却没拿到最佳剧集和导演。

本来想《安多》口碑那么好,全球流媒体播放量超12亿小时,豆瓣也有8.9分,比《匹兹堡医院》的播放量、评分都高,没拿大奖可能是因为它是科幻题材。

说实话,行业里对科幻好像总有点偏见,觉得不如现实题材“正统”,其实好的科幻剧同样能讲深刻的故事,这点挺让人可惜的。

总的来说,2025年艾美奖就是这么矛盾,有蒂尔曼、杰夫・希勒这样“突破常规”的高光,有主持人、慈善计时器这样“让人皱眉”的槽点,也有女性导演困境、《安多》失奖这样“引人思考”的遗憾。

它其实给行业提了个醒:颁奖礼不该只追求噱头,更该好好庆祝创作者的努力。

以后要是能多给小众作品、女性创作者、科幻题材一些机会,或许会更让人期待。

毕竟大家看艾美奖,看的是好内容,不是套路。

来源:财如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