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BIM国家级权威赛事,总承包部3个项目荣获一等奖!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9 19:43 2

摘要:作为国内BIM技术应用规格最高、竞争最激烈的权威赛事,近日,由中国建筑业协会举办的第九届建设工程BIM大赛的评选结果正式公布。上海建工总承包部以卓越的技术实力与创新实践,从千余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2项。7项参赛作品全线发力,以三金

| 信息中心

作为国内BIM技术应用规格最高、竞争最激烈的权威赛事,近日,由中国建筑业协会举办的第九届建设工程BIM大赛的评选结果正式公布。上海建工总承包部以卓越的技术实力与创新实践,从千余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2项。7项参赛作品全线发力,以三金佳绩领跑行业赛道,再次彰显了上海建工在数字化建造领域的领军地位。

获奖名单

一等奖

北横通道新建工程项目

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项目

上海交大医学院浦东校区工程(标段二)

二等奖

金桥美亚地块项目

金湾启城项目

三等奖

浦东机场智能货站项目

上海虹桥上城项目(临空12号地块)

持新质生产力,建城市大动脉

北横通道新建工程BIM技术综合应用

破解“世界级”城市基建难题

作为上海东西向交通的“超级大动脉”,北横通道新建工程全长约19.1公里,贯穿市中心核心城区,是上海首条融合地下隧道、高架道路与复杂立交系统的特大型综合交通工程。面对超深基坑、密集管线、穿越多条轨交线路等高难度挑战,项目以BIM技术与信息化管理为核心,打造“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控体系”,成为全国智慧基建标杆工程。

盾构穿越建筑丛林:

从“纸上蓝图”到“数字孪生”

三维可视化表达,破解“城市地下迷宫”:项目位处中心城区,建设条件复杂,地质条件恶劣。沿线穿越180处建筑物,其中涉及重点历史保护建筑物、运行中的轨道交通、已建桥梁匝道等,堪称“在瓷器店里修地铁”。利用BIM技术对沿线6大城区、超10万平方米建筑群进行三维实景建模,精准模拟地下、地质结构与既有轨交、管线的空间关系。通过碰撞检测与方案优化,提前规避千余处设计冲突,减少返工。

BIM技术赋能:

“手术级”精准施工

城市中心“心脏”搭桥手术:横跨既有南北高架,紧临上海火车站,在中心城区的交通组织规划、现场施工是工程的巨大挑战,利用BIM技术方案比选,车行流量分析,可视化交底,结合“日停夜做”的施工方式,确保交通二十四小时通畅。在深化设计模型的基础上附加建造过程、施工顺序、施工工艺等信息,进行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并充分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对方案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方案审核的准确性,实现施工方案的可视化交底。

盾构信息化管理平台:

打造“超级工程大脑”

“一平台统管”打破数据孤岛:构建盾构施工信息化管理平台,打通多家参建方数据接口,实时汇聚生产、进度、质量、安全等数据流,形成“云端指挥舱”,以三维动态的方式直观展示盾构信息。平台从盾构设备监控、施工进度管理、监测数据分析、管片跟踪管理、施工风险管理和周边信息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把控项目信息,协助施工建设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轻松掌控盾构施工状态,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打造健康新高地,助推医学新发展

天津健研院项目BIM技术综合应用

引领医疗基建“数智革命”

作为国家医学科技创新战略的重点工程,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项目以15万平方米的庞大建筑体量,汇聚综合办公区、科研创新区、公共服务区、职能保障区等区域,承载着数千名医学科研人员的创新使命。

预制构件深化设计的效率突破:

从“手工深化”到“智能驱动”

针对预制构件种类繁多、深化设计工作量大的问题,项目引入Dynamo等数字化工具,通过参数化设置,实现楼承板等预制构件的快速拆分与优化设计。同时,结合项目特点,对HPC幕墙的复杂节点进行分析,解决节点连接问题,整窗安装提升精度。

实验室环境模拟与优化:

数字孪生助力“科研与基建融合”

项目包含多间不同等级的实验室,通过CFD进行气流组织模拟,确保实验室换气次数达,有效避免气体堆积。利用Ecotect Analysis进行采光模拟,优化实验室功能布局,保障采光与视野良好。针对不同的实验室区域对墙体、转角处做法、门洞的处理、洞口的封堵等进行节点展示,方便施工人员理解。

BIM技术创新应用:

数字赋能,驱动智慧建造

项目基于上海建工数字化管控平台,实现工人考勤、物料跟踪、环境监测等多维度信息集成展示,全方位保障项目技术、质量、安全、进度受控。此外,引入智能巡检系统,通过360°全景相机与CAD图纸绑定,实现巡检过程可视化、问题记录数字化,提升巡检效率与精准度,为项目管理注入强大“数字动力”。

BIM助力群体施工,数字赋能高效建造

交大医学院浦东校区项目数字建造应用

改写教育基建“效率天花板”

作为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的标杆工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标段二)工程以31万平方米的超大规模建筑群,包含实验科研楼、图书馆、生活综合楼等13栋核心建筑,承载万名精英学子的医学梦想。

群体施工挑战:

万马奔腾,如何齐头并进?

宏观把控方面,利用BIM可视化优势,针对群体交叉施工制定关键路线,精细策划施工组织和交通组织,模拟施工全过程推演,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记录施工完成情况。

微观细节方面,针对土建专业BIM精细化建模,确定建筑外立面细部做法,明确挑板尺寸标高,制定PC梁吊装顺序,指导现场吊装。对定位复杂的圆弧形阶梯教室进行剖切,实现精准放样。将不同房间的装修细部做法进行填色,提高现场交底效率。

装配式设计痛点破局:

从“人海战术”到“算法驱动”

为解决装配设计的痛点问题,项目采用建工院自主研发的人机协同智能设计方法和流程,根据相关技术规程实现参数化设计。根据本项目特点进行SPD板节点大样二次研发,对装配方案进行成本优化,完成安装空间的碰撞检查,考虑预制构件安装顺序,生成参数化图纸和部件实物量统计。

园林智慧种植:

算法驱动“生命与基建共舞”

数字孪生苗木,重构生态基因:1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需协调3000余株苗木与地下管网,传统建模效率低、成活率难保障。项目园林团队自主研发参数化苗木生成算法,通过调整主干、枝叶、根系参数,快速生成轻量化仿真模型,效率提升10倍,智能识别施工图苗木图块,自动批量放置模型,解决传统人工建模耗时长、易出错的痛点。

从“城市动脉”到“国之重器”,7个奖项是上海建工总承包部响应“数字中国”战略的铿锵答卷。未来,总承包部将继续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建造等领域探索突破,坚持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效赋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转自总承包部公众号

来源:我爱工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