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8日,巴彦淖尔市“科技兴蒙”行动重点专项课题组技术人员深入大棚田间,采集播前土壤样品,监测土壤盐分、土壤养分等指标含量,为科学开展全年试验研究任务精准“把脉”。
4月8日,巴彦淖尔市“科技兴蒙”行动重点专项课题组技术人员深入大棚田间,采集播前土壤样品,监测土壤盐分、土壤养分等指标含量,为科学开展全年试验研究任务精准“把脉”。
4月8日,农技人员采集0-20厘米耕层土样。
在临河农场七分场,技术人员按照2025年试验方案的设计,分别在10个试验处理小区钻孔,采集0-20厘米、20-40厘米耕层土样20个,测定土壤养分、盐分、含水率等相关指标。
据悉,该课题组主要从事设施大棚绿色安全土壤盐化抑制剂、微生物环境调节制剂、功能性炭基肥料制剂研发和推广应用、大棚地力提升功能性制剂产品配套灌溉与施用制度研发与应用。2024年,课题组开展了3种功能性炭基肥、2种微生物环境调节剂、2种土壤盐化抑制剂田间试验,初步筛选出2款对土壤水分适应性强、促进蜜瓜产量品质提升好的土壤改良剂。
土壤作为农作物生长的根本,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农作物的生产状况。课题实施以来,技术人员已连续两年开展土壤取样工作,结合大棚内安装的智能监测设备,及时监测大棚作物播前、生育期、收获后的土壤水分、盐分、养分、空气温湿度、地下水位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为大棚蜜瓜及其它果蔬种植提供精准化灌溉施肥决策依据和支撑。
4月8日,农技人员采集20-40厘米耕层土样。
“今年要继续落实好各项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抓好不同试验处理的土壤理化性状监测,强化产前、产中、产后田间管理,确保试验结果更精准、试验数据更翔实,通过一系列科学、高效的措施,为全年农作物增产、种植户增收奠定坚实基础。”巴彦淖尔市农牧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晓红说。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薛来
新闻编辑:郭玉
来源:内蒙古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