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给孩子买的糖里爬着黑虫!"4月7日,一位父亲颤抖着拍下视频:剥开的阿尔卑斯棒棒糖表面,数只黑色虫体深嵌糖体,触须清晰可见。这条13秒的视频24小时内播放破亿,把国民糖果品牌推上风口浪尖。
"给孩子买的糖里爬着黑虫!"4月7日,一位父亲颤抖着拍下视频:剥开的阿尔卑斯棒棒糖表面,数只黑色虫体深嵌糖体,触须清晰可见。这条13秒的视频24小时内播放破亿,把国民糖果品牌推上风口浪尖。
一、虫体嵌糖暴露生产漏洞
涉事棒棒糖呈现异常状态:表面凹凸不平、颜色发灰,与正常产品光滑透亮的特征明显不符。食品工程师李明指出:"虫体完全嵌入说明污染发生在高温熬糖阶段,至少80℃以上的糖浆本该杀死虫卵,这种情况极为反常。"更令人担忧的是,该产品生产日期显示为2024年1月,尚在保质期内。
二、品牌方回应遭质疑
面对消费者投诉,厂家客服承诺"三天内出调查结果",却被网友扒出2022年类似事件处理记录——当时花费两周才公布"运输存储不当"的结论。对比河南胖东来超市员工因临期奶片主动下架的案例,网友直指:"国际大厂的反应速度还不如本土超市。"
三、三大疑点拷问食品安全
生产环节失控:虫体存活需特定温湿度环境,与糖果生产要求的洁净车间标准相悖质检形同虚设:每颗棒棒糖需经过金属检测、X光异物筛查等6道工序,明显漏检流通链存隐患:不排除经销商仓储不当导致二次污染,但糖纸完整无破损四、行业潜规则浮出水面
记者暗访发现,糖果代工厂普遍存在"擦线生产"现象:夏季为防糖果融化,部分车间违规调低灭菌温度。更触目惊心的是,有经销商承认会将受潮结块的产品回炉重造,"加点香精色素又是新货"。这些灰色操作,正在蚕食儿童零食的安全防线。
截至发稿,该批次产品已在多地超市紧急下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显示,2023年糖果类产品抽检不合格率同比上升17%,主要问题正是微生物超标。当孩子们最爱的糖果都可能暗藏风险,我们不禁要问:连五毛钱的食品安全都守不住,还谈什么国民信任?这场风波给所有食品企业敲响警钟——消费者可以接受失误,但绝不会原谅对生命的漠视。
来源:德云社小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