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面临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市场的“大杀四方”,很多合资品牌依然处于被动防守的姿态中,而如何在这种处境中突围,也成为了很多合资品牌面临的难题。而对于广汽本田来说,当下持续下滑的销量,让其面临的危机愈加明显。
如今面临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市场的“大杀四方”,很多合资品牌依然处于被动防守的姿态中,而如何在这种处境中突围,也成为了很多合资品牌面临的难题。而对于广汽本田来说,当下持续下滑的销量,让其面临的危机愈加明显。
据悉,自2021年至2024年,连续四年销量下滑,已使广汽本田的市场份额大幅缩水,市场地位一落千丈。广汽本田的销量不仅被比亚迪、奇瑞汽车等自主品牌远远甩在身后,而且还遭理想汽车等造车新势力的“碾压”。
而从具体数据来看,2021年广汽本田销量为78万辆,同比下滑3.2%;2022年广汽本田销量为74万辆,同比下滑5%;2023年广汽本田销量为64万辆,同比下滑13.7%;2024年广汽本田销量为47万辆,同比下滑26.5%。可以看到,广汽本田的销量下滑幅度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进入2025年,广汽本田销量下滑的局面仍未得以有效遏制。根据官方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广汽本田累计销量仅为9.27万辆,同比下滑20.73%。而同为广汽集团下的合资品牌,广汽丰田今年第一季度销量达到了16.16万辆,同比增长3.55%。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广汽本田当前面临的问题有多严重。
而广汽本田销量的下滑,一方面是由于新能源车型很不“争气”,市场存在感较低;另一方面其燃油车逐渐失去“战斗力”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要知道,曾经月销量轻松过万辆的飞度、缤智、冠道、凌派如今早已“物是人非”,平均月销量仅有几百辆或者是1千多辆。虽然雅阁、皓影目前仍是广汽本田的销量主力,但两者的销量也忽上忽下,飘忽不定,给广汽本田的销量成绩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而在新能源市场上,广汽本田虽然早在两年前就推出了e:NP系列纯电车型,但其市场声量与销量贡献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这样的局势下,广汽本田不得不“押宝”在广汽本田P7上。据悉,广汽本田P7作为一款中型纯电SUV或将于4月15日正式上市。而实际上,广汽本田P7是广汽本田“烨”品牌下的首款产品,早在去年的北京车展上,就以“烨P7”进行了运营传播。而由于“烨”品牌名字存在较大的争议,一时间该品牌也曾陷入舆论风波中。
而今年广汽本田2月3日发布的立春海报中,提到该车的命名只有P7,没有出现“烨”的身影。而能够针对消费者的呼声,进行主动调整,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益处。但是这款新车能否打动消费者,还是要看其产品力和价格是否“能打”。
而目前来看,由于广汽本田在新能源市场并没有强有力的品牌力和口碑积累,再加上此前广汽本田e:NP系列产品上市后萎靡不振的销量,以及当前国内中型纯电SUV市场的惨烈竞争,势必会影响P7未来的市场预期。
因此,想依靠广汽本田P7一款车来扭转广汽本田销量大幅下滑的局面,依然不太现实。
此外,今年以来,燃油车市场掀起了“一口价”政策的普及,很多传统合资车企纷纷针对一些车型推出了“一口价”,来促进销量的上涨。而广汽本田却迟迟未参与到其中,这也进一步削弱了其燃油车的竞争力。尤其是雅阁等主力车型的价格在同级车型中已经没有任何优势,而燃油车销量的进一步下滑,势必会进一步影响广汽本田整体销量成绩。
再者,广汽集团自2024年底启动“番禺行动”,将研发与营销资源向传祺、埃安等自主品牌倾斜。客观上讲,这是否会削弱合资版块的投入,同样值得观察。毕竟,目前在销量上,广汽本田已严重拖了广汽集团的“后腿”。
写在最后
连续四年销量的大幅下滑,已经让广汽本田年销量与巅峰期相比减少了一半左右。相比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持续低迷,广汽本田在燃油车市场上逐渐失守,更会影响其整体发展。而即将上市的广汽本田P7,又能否成为广汽本田的“救命稻草”?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来源:文武车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