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中,东风日产(包含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3月销量为40,263台,同比下滑幅度达28.7%,轻型商用车事业板块(郑州日产)销量为4,146台,一季度累计销量为12.1万台。
目前乘联会又公布了3月国内的新能源渗透率,高达51.1%!
在这个新能源不断冲击的汽车市场,以燃油车为主的传统合资车企都出现了转型的阵痛,虽然痛楚,但机遇也时刻并存,对于日产来说也是如此。
4月8日,日产汽车近日公布了3月份中国区业绩。数据显示,3月日产汽车中国区销量为44,409台,同比下降25.9%。
其中,东风日产(包含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3月销量为40,263台,同比下滑幅度达28.7%,轻型商用车事业板块(郑州日产)销量为4,146台,一季度累计销量为12.1万台。
虽然销量数字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但在这背后,这家日系巨头正以一场"刀刃向内"的变革,试图在新能源浪潮中重掌主动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份成绩单,看看日产汽车如何在逆境中寻找机遇。
在新能源与燃油车迭代的十字路口,销量数字的起伏已不再是单一维度的胜负手。日产中国一季度累计销量121,335台,虽同比有所调整,但这一阶段更像是其战略调整的“蓄力期”。
轩逸的“守与攻”:作为燃油车时代的国民家轿,轩逸2024年仍以34.19万辆的成绩稳居细分市场前列。面对竞品如比亚迪秦PLUS、吉利星瑞的围攻,轩逸通过优化燃油经济性(WLTC工况油耗低至455L/100km)和智能化配置(新增L2级辅助驾驶),守住了基本盘。更值得关注的是,轩逸除了燃油和混动版本,预计今年下半年推出插混版,未来将迎来混动总成升级,有望在10万15万元价格带构建“油电双线”护城河。
轻型商用车的潜力:郑州日产3月销量4,146台,在电动皮卡领域,其锐骐7 EV等车型已瞄准城市物流升级需求,未来或与长城炮EV形成差异化竞争。
根据3月11日的公告,于3月31日,日产CEO内田诚正式卸任,由深耕技术领域的伊万·埃斯皮诺萨接棒。这场人事地震被外界解读为日产加速转型的强烈信号。
技术派掌舵的意义:伊万·埃斯皮诺萨曾任首席规划官,主导过全球产品战略和电动化项目。他的上任意味着日产将更聚焦技术落地,而非单纯的成本收缩。例如,其力推的固态电池研发项目已进入工程验证阶段,计划2028年量产,剑指续航焦虑的核心痛点。
本土化决策提速:日产中国同步调整了松山昌史、泉信吉等高管职责,强化制造战略与合作伙伴关系。这一动作或为后续引入本土供应链(如宁德时代、地平线)铺路,以应对中国市场的“卷配置”“卷智驾”趋势。
面对销量结构调整,日产选择以激进投资重塑竞争力。未来三年将投入超100亿元,覆盖纯电、插混、增程多条技术路线,并计划2026年前推出5款新能源车型。
差异化技术路线:不同于比亚迪的“纯电优先”或理想的增程式路线,日产提出“多能源并行”策略。例如,即将预售的纯电轿车N7搭载自研Xin1集成电驱,而奇骏插混版则引入ePOWER技术,试图以“油电同价”撬动市场。
本土研发的深度绑定:日产大连先进技术中心已扩容至2000人团队,专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研发。其最新成果“ProPILOT 3.0”系统支持城市NOA,实测场景接管率较上一代下降40%,直指小鹏、华为的智驾高地。
日产未来要在浪潮中重掌舵向!杀出重围!
销量数字的短期波动,从未掩盖日产转型的决心。从技术狂人掌权到百亿级投资落地,这家日系巨头正以“大象转身”的姿态,试图在中国市场书写新剧本。
或许正如伊万·埃斯皮诺萨所言:“真正的变革,始于承认旧规则已失效。”当合资品牌集体步入深水区,日产的破局实验,或将定义下一个十年的生存法则。
来源:电动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