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摹笔显露将军坚定信念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6 08:00 1

摘要:韩兢的工作室里,挂着一幅《兰亭集序》的摹笔。一次,一位书法家朋友来拜访,觉得很纳闷:这字写得很平常,为什么要挂在这,还装裱得那么精美?询问下才得知,那是韩兢的父亲韩练成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幅习字。

韩兢

韩练成的习作遗墨《兰亭集序》。

本报记者 代丽丽 通讯员 都禹桥

韩兢的工作室里,挂着一幅《兰亭集序》的摹笔。一次,一位书法家朋友来拜访,觉得很纳闷:这字写得很平常,为什么要挂在这,还装裱得那么精美?询问下才得知,那是韩兢的父亲韩练成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幅习字。

韩练成在战争年代7次负伤。1960年,他头部旧伤复发,右手右臂、右腿右脚都开始不受控制,于是用习字的方式进行康复训练。每次韩兢看到父亲这并不“完美”的习作,总会想起他那荡气回肠的一生。

韩练成1909年出生于今宁夏同心县,11岁随父母迁居固原。1924年年底,固原来了一位陆军军官学校的招生老师,把他招到了西北陆军第七师军官教导队。

1926年9月,韩练成(当时名为韩圭璋)所在的西北陆军第七师被编为国民联军第四军,参加北伐战争。在此期间,他接受共产党人刘志丹的革命启蒙,被刘志丹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资料记载,抗日战争爆发后,韩练成先后率部参加了抗击日军的桂南、桂柳等战役。1945年其率部攻打广东廉江,歼灭日军1个联队,后任海南岛防卫司令官,1946年奉命率46军到山东。解放战争开始后,他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设法避免与解放军作战。1947年在莱芜战役中,他接受陈毅派员向他传达的意图,放弃指挥,为华东野战军取得战役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1948年10月,韩练成脱离国民党军队,辗转投奔解放区。1950年5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兰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军区副参谋长、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军事科学和条令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部长、甘肃省副省长。1955年,韩练成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

世人多知,《兰亭集序》记叙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暗含对生命价值的珍视。而韩练成喜欢写《兰亭集序》,仿佛正暗合着他对生命意义的执着叩问和对人生道路的坚定选择。

父亲经常提到的一件事,就是他为什么选择加入共产党。除了受共产党人的革命启蒙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在经历一场场大小战役、查阅众多战争资料和数据后,通过全面、细致分析得出结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韩练成以职业军人的专业思维分析当时的战争态势,他认为:军人的天职是为国作战。他要跟那个坚决抗战的政党走。坚定前行的方向后,韩练成单独秘密会见了周恩来,加入共产党的隐蔽战线,成为周恩来在蒋介石身边布下的一颗秘密棋子,成为了一生传奇的“隐形将军”。

对韩兢来说,父亲在生活中是有些神秘色彩的。他几乎不谈论自己的工作。因此早些年,他对父亲的经历并不清楚。直到父亲去世后,韩兢花了20年时间去研究、考证,才最终写成《隐形将军》这本书,拼凑起父亲的一生。

除了《兰亭集序》的摹本外,其实韩练成还留下了不少物件,但大部分都捐给了博物馆。早在1958年,他就将在海南岛接受日军投降时收缴的军刀,捐赠给了当时刚刚成立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父亲去世后,韩兢又将他担任军地职务的8份任命书,以及100多件/套实物、文件捐给了各级博物馆。

但韩兢唯独留下了父亲的这幅摹笔。“自1942年投身隐蔽战线后,父亲便烧毁了关于自身的资料,不再使用笔记本,也不再写日记。因此,他留下的每一行字都极为珍贵——这不仅是书法练习,更承载了他几十年的经历、信念与坚持。”韩兢说。

每当韩兢注视挂在工作室的《兰亭集序》摹笔,便仿佛看见父亲在风雨战火中坚守信念的身影。

韩练成在离世前,曾以录音的形式留下一段遗言:“作为共产党员,几十年来,不论是在党外的时候,还是入党以后,党要我做的事,全都做到了,可以说毫不遗憾地、安详地闭上眼睛。我生前没有个人打算,死后也没有放心不下的事情。唯一祝愿: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团结、幸福。”而此时此刻,韩兢最想对父亲说的一句话便是:当今盛世,如您所愿。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