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南京大学的程章灿教授在《光明日报》的“改进文风大家谈”栏目发表了一篇题为《短文多向古人学》的文章,程教授认为,“当今之世,注意力已经成为稀缺的资源”,文章越写越长,动辄三四万言,挑战读者的耐心和注意力,反而吃力不讨好。
近日,南京大学的程章灿教授在《光明日报》的“改进文风大家谈”栏目发表了一篇题为《短文多向古人学》的文章,程教授认为,“当今之世,注意力已经成为稀缺的资源”,文章越写越长,动辄三四万言,挑战读者的耐心和注意力,反而吃力不讨好。
他说:
多年前拜读锺叔河先生的《念楼学短》和《学其短》,印象深刻。
这两本书的特点和亮点,就是书名中的那个“短”字。两书摘选古文五百来篇,原文都不超过一百字,加上作者的今译和评述,不过三五百字,用比较大的字号排,也不会超过一页,行款舒朗,读起来很舒服。
“谁若是想读点古文,拿了这几百篇去读,相信不会太失望。还在学语文的同学,将其作为课外读物,对于提高读文言文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大胆地说一句,也多少会有一些帮助。”这是作者的原话,我以为一点都不夸张。
而且,这两本以“短”为名的书,还有助于我们向古人学习写短文。
程教授所说的这些短文,最初是著名出版家锺叔河先生为外孙女们学文言而作,后来陆续发表在报刊上,先后结集为《念楼学短》和《学其短》。
发表在报刊上的短文,右滑查看更多
1991年《新闻出版报》“学其短”专栏
1999年《出版广角》“学其短”专栏
2001年《文汇报》副刊“学其短”专栏
到了2010年作者将其合二为一,以《念楼学短合集》(全五卷)之名出版,并邀请当时已经99岁的杨绛为之作序。
各版本《念楼学短》,右滑查看更多
2002年版《念楼学短》和2004年版《学其短》
2010年《念楼学短合集》(平装版)
2010年五卷本《念楼学短合集》精装本
该书自初版以来得到读者的长久喜欢,被读者誉为“百字版《古文观止》”,甚至称其为“解锁文言文利器”。
为呼应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25年4月出版了《念楼学短合集(修订版)》五卷本。
这套书得到了锺叔河先生本人的首肯,96岁卧于病床的他,亲自写信感谢读者们多年的支持——
53项主题,530篇选文
百字版《古文观止》
《念楼学短合集(修订版)》共五卷,分别名为《逝者如斯》《桃李不言》《月下》《之乎者也》《毋相忘》。按53项主题,选入530篇不超百字的文言短文。每篇文言皆有作者的创造性翻译和精彩评析。因内容充实丰富被读者誉为“百字版《古文观止》”。
选文简短凝练,大多在百字以内,最短的只有六个字。选文时间跨度从春秋直至民国,几乎涵盖了我国有文字相传的全部历史时段。文章不仅哲理性、故事性、史料性、趣味性兼备,而且可读性极强,能够很好地展现古代文人的性格、品行、才学和建树。
选文内容广泛,涵盖四书五经、笔记小说、序文题跋、文论诗话、名人酬唱等多种文体,涉及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官场、市井、家庭、朋友、民俗、风土、工艺、技术、风光、景致、人物、逸事、掌故、植物、药材等诸多领域,包罗古人生活的众多侧面。
阅读此书,可速览文言的简洁之美,可一窥传统文化的传承门径,可触摸传统思想的优秀内核,可仰望文学耀眼的人文之光。
何为“念楼”?为何“学短”?
“念楼”是作者的书斋名,因其家住二十(廿)层楼,“廿”“念”同音,故名之。
20世纪90年代,电脑开始在中国普及,传统的排版技术也告别了“铅与火”,走向了“光与电”,文章有越写越长的趋势,锺叔河敏锐地认为,“汉字很难写,尤其是刀刻甲骨,漆书竹简,不可能像今天用电脑,几分钟就是一大版。故古文最简约,少废话,这是老祖宗的一项特长,不应该轻易丢掉”。所以他提出“学其短”,学习古人把文章写得精练,写得短。
[学其短](文言原文)
不足百字的文言短文,皆由作者精心拣择,题材既经典又独到。
[念楼读](古文今译)
对文言文的创造性翻译,文字干净,轻灵俊巧,得晚明小品文之气韵。
[念楼曰](评析评注)
分析精准独到而又不乏机智犀利,近鲁迅杂文之神髓。
99岁杨绛亲序,
95岁老编辑亲自修订
2010年《念楼学短合集》初版,时年99岁的杨绛欣然为此书作序。
她说:“《念楼学短》合集,选题好,翻译的白话好,注释好,批语好,读了能增广学识,读来又趣味无穷。”
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钱锺书先生曾为锺叔河先生编辑的《走向世界丛书》主动作序,自此“双序珠玉交辉”。
人文版的《念楼学短合集(修订版)》得现年已95岁的锺叔河先生在病床上亲自修订,包括但不限于调整文章顺序、修正个别错漏等,故使本书体例、内容更趋完善,表达更趋严谨,更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需求。
锺叔河先生在读《念楼学短合集(修订版)》五卷本
作者在第五卷《毋相忘》中增加了一篇苏曼殊的《不要鸡心式》,全书仍为530篇。
出版社以2010年五卷本为底本进行修订,参照经典版本对文言短文(学其短)部分进行精心核对,补充了必要的注释;依据最新考古发现等对译文(念楼读)部分进行了个别修正;同时对评析(念楼曰)部分的观点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补充。
锺叔河:
49岁走上出版行业,成果丰硕
锺叔河,1931年生,湖南平江人,著名出版家、学者、散文作家。
少年因战争辍学,高中未毕业就考入报社,曾任《新湖南报》(现《湖南日报》)编辑、记者。后来命运波折,但从未放弃读书与思考。
1979年“平反”出狱后入职湖南人民出版社,成为一名图书编辑,此后不断策划并最终编成“走向世界丛书”。
1984年调任岳麓书社任总编辑,推动整理、出版《曾国藩全集》。
1994年获第三届韬奋出版奖。
著有《走向世界——中国人考察西方的历史》《小西门集》《笼中鸟集》《书前书后》《念楼学短》《记得青山那一边》《大托铺的笑话》等;2023年出版《锺叔河集》(全十册)。
人民文学出版社近年出版了他的《暮色中的起飞:念楼散文选》《绝妙好文:念楼学短选读》《念楼学短合集(修订版)》。
活动预告
不能来现场的朋友,
可预约线上直播↓
88岁,他成了畅销书作家
“我真正有价值的人生,是退休后的这30多年”
公号封面图来源:电影《九品芝麻官》剧照
欢迎转发、分享!账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