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还被视作“避险之王”的美债周一遭遇资金大规模抛售,受此影响美债价格不断走低,10年期与3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具体来看,周一几乎所有中长期美债收益率盘中都一度上涨了20个基点以上,其中30年期债券收益率在尾盘上涨近23个基点,创下2020年3月新冠疫情初期
金融界4月9日消息 在特朗普疯狂掀起贸易战的同时,一场抛售美债金融风暴正在席卷美国金融市场。
上周还被视作“避险之王”的美债周一遭遇资金大规模抛售,受此影响美债价格不断走低,10年期与3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具体来看,周一几乎所有中长期美债收益率盘中都一度上涨了20个基点以上,其中30年期债券收益率在尾盘上涨近23个基点,创下2020年3月新冠疫情初期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截至周一收盘,10年期美债收益率攀升至4%上方,几乎完全收复了上周特朗普宣布所谓“对等关税”以来的失地。
值得注意的是,周一盘中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大跌14.4个基点,随后却收高16.8个基点。作为“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的10年期美债收益率这种极波动的情况历史仅仅出现了两次,分别是2008年1月23日以及2016年11月9日:
第一次发生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夜的2008年1月23日,当年年年初,当时,一位名叫Jerome Kerviel、精通电脑的交易员冲破法国兴业银行内部层层监控进行非法交易,致该行出现49亿欧元巨亏。该事件暴露出在强劲的投机风潮下,一些金融机构和个人的风险管理意识明显放松,席卷全球主要金融市场的美国次贷危机根源即在于此。法国兴业银行巨亏的7周后,贝尔斯登银行破产,全球金融危机正式开始。
第二次发生在特朗普第一次赢得大选后的第二天,也就是2016年11月9日,当天美债遭遇了史诗级的抛售。而特朗普上台后便发起了一轮席卷全球贸易战。
周二美债市场再次遭遇剧烈抛售,1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9.6个基点至4.259%,30年期收益率更是飙升12.3个基点至4.714%,创下自疫情以来的最大两日涨幅之一。这一波收益率上行直接导致追踪长期国债的ETF,iShares 20+年期美债ETF(TLT。US)下跌1.6%。衡量美债市场隐含波动性的MOVE指数也迅速飙升,达到自2023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Bianco Research总裁Jim Bianco在LinkedIn上写道:“这是一个值得跟孙子讲述的交易日。”
美债的抛售行情在周三亚洲时段进一步出现了愈演愈烈之势……行情数据显示,30年期美债收益率目前已直线蹿升“破5”,日内极其夸张地一度暴涨25个基点至5.010%,创下了2023年末以来最高水平。素有“全球资产定价之锚”之称的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21个基点,至4.503%。
50到100倍杠杆“基差交易”成隐形炸弹?
与此同时市场情绪明显趋于紧张,市场越来越多的声音将目光投向了“基差交易”的平仓潮,报道称,在特朗普政府新的关税政策下,对冲基金大规模平仓“基差交易”。
基差交这是一种对冲基金常用的策略,其逻辑是利用国债现货价格与其期货合约价格之间的价差套利。操作流程为,当发现国债现货价格低于期货价格,对冲基金会买入便宜的国债、做空(卖出)较贵的期货合约、待两个价格趋同(现货涨、期货跌)后同时平仓,赚取差价。
一位华尔街银行交易员描述当前情况为"彻底的对冲基金去杠杆化"。目前,基差交易策略正在被快速平仓,交易员和分析师高度关注,这类交易利用大量杠杆来赚取国债现货与其相关期货之间的价差。中金公司认为,技术层面上看,自2022年美联储缩表以来,美国对冲基金(尤其是多策略平台基金)成为美债最大的边际买家,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所谓的"基差交易"。
业内人士指出“美债是全球金融系统的定价基石,美债的大幅抛压和巨幅波动,必然会对全球金融市场牵扯很大。”
这一策略的风险在于其极高的杠杆比率,据称有时可达到50到100倍。一旦市场波动剧烈,尤其是当某些机构突然退出市场或资金链断裂,极易触发踩踏效应,引发市场更大规模的动荡。据Apollo Global首席经济学家Torsten Sløk估计,目前市场中基差交易的规模约为8000亿美元,并将继续扩大,尤其在美国财政赤字持续扩大、国债供给上升的背景下。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Ray Dalio)则向投资者发出更严峻的警告。他8日发文称,“我们正目睹一场教科书级别的崩溃:货币体系崩溃、政治格局崩溃、世界秩序崩溃。”他指出,当前的货币经济体系正在崩解,根源在于债务规模过大、增速太快。
除了基差交易的爆雷外,《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目前投资者担心的一个问题是,特朗普的激进关税可能会刺激其他债权国抛售美债作为报复。此外,最新的关税政策还可能导致美国根深蒂固的通胀问题。还有观点认为,美联储降息的幅度低于此前的预期也是美债被抛售的原因之一。
基差交易如何成为金融市场隐形炸弹?
基差交易是对冲基金用来押注现货国债和期货价格差额的一种策略。由于这些差额通常很小,投资者通常会融资加杠杆来增加赌注,最高可达投资资本的50倍或100倍。最近的一些业内统计显示,现有的美债基差交易金额已高达约1万亿美元,大约是五年前那场疫情“灾难”时的两倍。
基差交易的背景原理是:国债期货合约通常会以高于实际可交割国债现货的价格交易。这主要是因为它们是投资者获得国债杠杆敞口的更为便捷的方式(您只需为购买的名义敞口支付初始保证金)。因此,对冲基金等资产管理者大多是国债期货的净多头。
而这种期现价格间的溢价也为对冲基金提供了套利机会——他们出售国债期货并购买国债来对冲风险,从而捕捉几乎无风险的几个基点利差。通常情况下,对冲基金经理确实不会为区区几个基点的利润出手,但由于国债的极高信用度,这一交易可以被反复放大杠杆。
举例来说,假设你投入1000万美元购买国债现货,并卖出等值的期货合约。随后,你可以将这些国债作为抵押品,通过回购市场获得990万美元的短期贷款,再买入990万美元国债并卖出等值期货——这一过程可以无限循环重复。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