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9 17:12 3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要求,今年以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以“数字+智慧”为核心抓手,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全面升级电子化交易平台,构建高效规范、公平开放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为全国统

本报讯(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海玲)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要求,今年以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以“数字+智慧”为核心抓手,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全面升级电子化交易平台,构建高效规范、公平开放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注入新动能。

全程“网上办”,服务效能再提速。中心通过门户网站开通项目进场受理、场地预约等“一网通办”功能,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线上化,市场主体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交易活动,实现“零跑腿”“秒办结”。过去数小时完成的开标活动现在仅需10多分钟,保证金“一键秒退”功能大幅降低资金占用成本。此外,“标证通”移动数字系统的上线,支持招标人通过手机扫码异地参与投标,开创“掌上操作、指尖办事”新模式,进一步打破时空限制。

“不见面”开标,交易透明再升级。中心创新推出“不见面”开标系统,将传统线下开标场景转移至线上。系统引入“虚拟主持人”技术,投标人通过线上认证、文件解密等流程参与开标,全程可视化、可追溯。该模式不仅减少人员接触、降低廉政风险,还通过数据留痕实现交易过程全透明。据统计,今年1月至3月,全市共完成“不见面”开标项目460宗,交易金额达41.5亿元,有效节约人力成本。

智能评标,公平高效双提升。中心电子化评标系统的应用显著提升了评标公正性。系统通过AI技术自动识别投标资质、比对证书信息,并预设评标标准实现客观评分,减少人为干预。例如,在资格评审、符合性评审等环节,系统可快速提取关键数据生成评标报告,有效避免人为错误和遗漏。

异地评标“常态化”,资源跨域共享。中心为破解专家资源分布不均难题,我市与全国6个省24个地市建立合作机制,推动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通过“人脸识别+人证对比”智慧监管系统,专家可在线交流、打分,评标结果由系统自动生成,有效防范“评标围猎”风险。今年以来,中心启用“河南省远程异地评标调度系统”,实现全省评标场所、机位、专家资源统一调配,累计开展远程评标93次。

数字化监管,风险预警精准化。依托大数据监测分析预警系统,中心对投标人行为数据、专家评分异常等指标进行实时分析,精准识别围标串标风险。今年1月至3月,系统成功预警4起“陪标”和报价异常行为,为打击违法交易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运用交易过程全流程音视频监控、电子档案留存等技术,构建起“阳光化”监管新模式。

中心的创新实践,不仅为市场主体降本增效,更以数字化改革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下一步,中心将从场所建设、制度规范、服务流程三方面推进标准化建设,着力破解市场分割、地方保护等阻碍,以更高水平服务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造“新乡样板”。

编辑:魏涛

本文来自【新乡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