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燃料资源丰富:核聚变消耗的主要燃料氘以重水为载体大量存在于海洋中,储量极其丰富,可供人类使用百亿年。而另一种燃料氚可通过锂在核反应中产生,地球上锂的储量也较为可观。
核聚变能源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具体如下:
优势与机遇
- 燃料资源丰富:核聚变消耗的主要燃料氘以重水为载体大量存在于海洋中,储量极其丰富,可供人类使用百亿年。而另一种燃料氚可通过锂在核反应中产生,地球上锂的储量也较为可观。
- 能量密度高:1克氘氚气体聚变产生的能量约等于5克铀235裂变或18吨5500大卡煤炭燃烧所释放的能量,转化效率显著高于传统能源及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
- 清洁环保:核聚变反应的产物主要是氦气,几乎不产生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对环境十分友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具有巨大的优势。
- 安全性高:可控核聚变不会出现类似裂变型的事故或核熔毁的“失控”链式反应,且聚变反应产物放射性相对可控,固有安全性好。
- 技术突破不断:磁约束和惯性约束两条技术路线都有重要进展。如中国的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在2025年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下1066秒的“高质量燃烧”,刷新等离子体运行时间纪录;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在2023年多次实现“净能量增益”。
- 商业化进程加速:2022年全球私营核聚变企业融资超48亿美元,2023年增至62亿美元,2025年全球核聚变产业累计投资突破71亿美元。美国Helion Energy计划在华盛顿建设全球首座核聚变发电厂,预计2030年代初并网发电。中国星环聚能计划2027年建成商业示范装置,2030年前展示聚变电力输出。
挑战与困难
- 反应条件苛刻:核聚变点火需要超高温度、超高压环境以及极强的磁场等极端物理条件,对技术、材料、磁场控制、冷却系统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目前仍需大量实验和研究来提升其稳定性和效率。
- 关键材料要求高:需要耐高温、抗中子辐射、具备特定力学性能和稳定性的高温超导材料以及氚增殖材料等,开发和应用这些材料面临诸多难题。
- 成本高昂:建造和运营核聚变反应堆的成本极高,如托卡马克装置半径越大,虽等离子体约束能力和净能量输出能力越强,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也会大幅增长。如何控制成本,使聚变能源在经济上具有竞争力,是实现商业化应用的关键。
总体而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投资的持续增加以及国际合作的深入开展,核聚变能源有望在未来几十年内取得更大的突破,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为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信息来源于网络
来源:阿曼科学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