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刷到一条朋友圈:一个哥们儿连发三条“想你了”,女生回了个“哦”。
“我想你”说多了,她真的会烦。
昨晚刷到一条朋友圈:一个哥们儿连发三条“想你了”,女生回了个“哦”。
我盯着屏幕笑出声——这哪是告白,简直是催债。
别急着骂我冷血。
我追过姑娘,也当过舔狗。
最惨那次,一天发十几条消息,最后她把我拉黑。
后来我才懂:感情不是直播带货,越喊“买它”越没人买。
先说个真事。
上周公司团建,新来的男同事小李悄悄给喜欢的女生买了她最爱的桂花拿铁。
没留名,只放了一张便利贴:今天风大,趁热喝。
女生喝完拍照发群里问谁送的。
小李一句话没说,女生主动加他微信。
你看,一句废话没有,效果比“我想你”强十倍。
为啥?
人只对“不确定的甜”上瘾。
天天把“想你”挂嘴边,就像把糖当饭吃,齁得慌。
偶尔留点空白,她才会自己把故事补全。
我总结了三招,亲测有用:
1. 把“我想你”换成“路过你常去的书店,想起你上次说喜欢的那本诗集还没拆封”。
2. 聊天别秒回,晾她十分钟,去洗个苹果,回来再说“刚在厨房差点切到手,突然想你要是能骂我就好了”。
3. 朋友圈别发合照,发一张她最爱的晚霞,配文“今天的云像你上次生气时皱的鼻子”。
有人说这是套路。
放屁。
套路是复制粘贴,这是量身定制。
你得先记住她怕猫、讨厌香菜、下雨天必听周杰伦。
记不住?
那就别怪她记不住你。
心理学那套我也查了。
哈佛研究说,重复刺激会降低多巴胺分泌。
翻译成人话:天天“我想你”,大脑直接当垃圾短信处理。
反而是那些需要猜一猜的细节,像钩子,勾得她半夜翻来覆去琢磨。
最后提醒一句。
别玩脱了。
藏锋不是消失,拿捏不是算计。
真喜欢她,就把温柔藏在细节里,把想念留给风。
感情这事儿,说到底:
会说的不如会听的,拼命追的不如偶尔闪的。
留点缝隙,光才能照进来。
来源:一遍真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