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1年,贺子珍在北京301医院住了两年。她终于实现了多年想来北京的愿望,但身体一直不太好。女儿李敏在北京工作,这些年总觉得没照顾好母亲,现在看着母亲能住进条件最好的医院,心里踏实了不少。
井冈山女兵住进北京医院,掰手腕证明自己有力气,临终前中央破例安排专机接骨灰
1981年,贺子珍在北京301医院住了两年。她终于实现了多年想来北京的愿望,但身体一直不太好。女儿李敏在北京工作,这些年总觉得没照顾好母亲,现在看着母亲能住进条件最好的医院,心里踏实了不少。
1979年,贺子珍在中央和上海市委的帮助下搬来北京。李敏本来想让母亲住家里,但医生说她身体需要特别照顾,最后决定住301医院。医院条件不错,离毛主席纪念堂也近,贺子珍特别高兴。刚到北京那几天,她老姐妹曾志来机场接她,还给她准备了上海带来的家乡菜。
住院后贺子珍总想出去转转。她让李敏带她去毛主席纪念堂,又去天安门广场看了升旗。医护人员怕她累着,总劝她多休息。可贺子珍脾气倔,非说自己身体没问题,还天天和来看她的人掰手腕。有次和年轻护士掰,手劲儿比谁都大,把护士都吓了一跳。
1981年底,贺子珍说想回上海住。她在上海待的时间最长,认床,总觉得上海才是家。李敏虽然舍不得,但知道母亲心意已定,就联系上海华东医院安排床位。临走前,北京不少老同志来送行,贺子珍挨个和大家握手,说等身体好些还要回来。
回上海后贺子珍病情时好时坏。1984年春天,她开始吃不下东西,医生检查说是心脏问题严重。这时候中央派人来上海,让把贺子珍的亲人全叫到病床前。李敏这才意识到情况不妙,赶紧通知北京的弟弟妹妹。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走了。临走前她握着李敏的手说想回北京看看。中央得知后特意安排专机接她的骨灰。李敏抱着骨灰盒从上海飞到北京,看见机场早有人等着。她一下飞机眼泪就掉下来了,想起母亲这些年受的苦和最后的牵挂。
骨灰安放那天,贺子珍的子女和老战友都来了。大家看着骨灰盒上的红绸带,想起她生前掰手腕的倔强模样。没人说话,只听见风吹过纪念堂前的松树。后来李敏写信给中央感谢,说母亲最后心愿都实现了。
医院后来整理档案时发现,贺子珍住院期间每天记日记。她写北京的蓝天,写纪念堂前的花,写和年轻人掰手腕时的笑声。最后几页字迹歪斜,写着:“想回井冈山看看,但怕拖累组织”。没人知道她是否后悔没能早些来北京,但那架专机已经替她说出了答案。
邓小平签字的专机调令存档后,成了研究那个年代特殊政策的重要材料。李敏偶尔去北京,总要去医院问问母亲住过的病房还在不在。护士说现在条件更好了,但没人再掰手腕测体力。只有档案柜里泛黄的病历本上,还记着1984年那个春天,一位老人最后的倔强与牵挂。
来源:文诩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