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天快到了,你是不是跟我一样,最烦的就是蚊子呢?如果你刚好是那个一屋子里最受蚊子青睐的“幸运儿”,那你有没有在午夜顶着黑眼圈,听着周围的“嗡嗡”声,盯着自己身上的大包怀疑人生:为什么?为什么蚊子总对我情有独钟?!《自然》杂志最新研究揭开真相:这与你的汗味有关!
夏天快到了,你是不是跟我一样,最烦的就是蚊子呢?如果你刚好是那个一屋子里最受蚊子青睐的“幸运儿”,那你有没有在午夜顶着黑眼圈,听着周围的“嗡嗡”声,盯着自己身上的大包怀疑人生:为什么?为什么蚊子总对我情有独钟?!《自然》杂志最新研究揭开真相:这与你的汗味有关!
科学家们发现,蚊子在叮咬前也会“品尝”它的目标,就像我们在品尝未知的美食前会浅尝一口一样,蚊子也会通过品尝目标的汗水来决定是否要正式“用餐”。
来自耶鲁大学的研究团队,以一种如今全球广泛分布的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实验发现,蚊子对落脚处表面的味道——即皮肤表面的汗液成分——极为敏感,这极大地影响了它们的叮咬选择。
蚊子到底喜欢哪种“汗味”?
为了了解蚊子的喜好,研究人员将盐和氨基酸放在不同的表面上。蚊子对单独的盐与氨基酸均没有反应。但当团队将两者放在同一表面上时,蚊子就开始叮咬了。
在另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几名志愿者的汗液样本涂在一个表面的一侧。蚊子叮咬其中两人的汗液的次数比叮咬其他人的汗液的次数多得多。这表明,某些人的汗液中特定成分的组合更吸引蚊子。
研究团队还进一步研究了蚊子品尝味觉的器官——位于蚊子用于进食的细管状口器顶端,有一对微小的、类似嘴唇的结构,可以通过接触物体表面来感知味道。这些结构被称为“唇瓣(Labellae)”。
通过显微镜检查后,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唇瓣上生长着细小的毛发——正是这些毛发内的神经细胞会对不同的风味分子产生反应。
例如,当糖接触到这些毛发时,它们会激活神经细胞;而一些苦味化合物则会抑制神经细胞对糖的反应,甚至抑制蚊子的产卵行为。
相关成果已发表于知名期刊《自然(Nature)》。据悉,该团队的下一步目标是基于这些发现,寻找某种能够阻止蚊子叮咬的合适化合物,未来或可用于皮肤和衣物喷雾。
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的白纹伊蚊,又称“亚洲虎蚊”,也就是我们口中俗称的“花蚊子”,它起源于东南亚,并在中国广泛分布,在辽宁以南、陕西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现。
这种蚊子不仅适应力强,繁殖速度快,而且能传播多种疾病。它不仅是东南亚地区传播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病的主要媒介之一,更是中国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在中国,科学家们曾从这种蚊子中分离出乙型脑炎病毒,因此也将其认定为某些地区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之一。鉴于其潜在的健康威胁,白纹伊蚊已成为全球重点关注并重点防制的对象之一。
总之,期待科学家早日找到能让蚊子 “望而却步” 的化合物,期待化合物生效时蚊子懵懵地想:叮人,还是不叮?这是个薛定谔的命题。
来源:科学声音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