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8年的乌干达首都坎帕拉,15岁的穆塔巴齐在熙熙攘攘的市场里寻找目标。那个男人独自走着,戴着学者般的眼镜,穿着整洁的衬衫和卡其裤。他在食品摊位间闲逛,完全没注意到身后越来越近的少年。
你能想象吗?一个在垃圾堆里睡了五年的孩子,现在住着五室豪宅,开着特斯拉,还成了全美最有名的养父。
这不是什么励志鸡汤,这是彼得·穆塔巴齐的真实人生。
1988年的乌干达首都坎帕拉,15岁的穆塔巴齐在熙熙攘攘的市场里寻找目标。那个男人独自走着,戴着学者般的眼镜,穿着整洁的衬衫和卡其裤。他在食品摊位间闲逛,完全没注意到身后越来越近的少年。
"这家伙太好下手了",穆塔巴齐心想。这人连回头看一眼都没有,更别说摸摸钱包确认还在不在了。这种肥羊可不常见啊。
那时的乌干达刚经历内战,经济崩溃,艾滋病肆虐。穆塔巴齐10岁就从家里逃了出来——他爸总说"真希望你没出生,这样我就不用养你了"。比起挨饿,他更怕某天会被亲爹打死。
可街头的日子更残酷。
他住在垃圾场旁边的一块空地上,苍蝇在鼻子里爬来爬去,垃圾的臭味像第二层皮肤一样贴在身上。有个认识的孩子被人泼了硫酸毁了容,另一个被活活打死。很多朋友就这么消失了,谁也不知道去了哪儿。
他管自己叫"垃圾男孩"。当你住在垃圾堆里,闻起来像垃圾,别人也把你当垃圾,你很难不这么想自己。
就在他准备对那个戴眼镜的男人下手时,对方突然转过身来,微笑着问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太出乎意料,让这个街头老手不由自主地后退了几步。
"你叫什么名字?"
这是个危险的问题。在街头混了五年,从来没有大人问过他的名字。不说真名是种自我保护——匿名能让他保持麻木,继续当他的垃圾男孩。
可这个陌生人在挑战他,让他记起自己的人性,让他相信一个成年人。
"他吓到我了",穆塔巴齐今天回忆说,"善意意味着危险。你把我当人看,这很危险,因为我知道你要从我这里要走什么,或者强迫我给你什么。"
但他还是说出了真名。男人从购物袋里拿出几根香蕉给他。少年感到不安,但至少找到了稳定的食物来源。
这个男人叫雅克·马西科,当时40岁,是国际慈善组织的乌干达负责人。他不是随便帮人的——他看到了这个少年身上的潜力。
"他没鞋,没希望",马西科回忆说,"但他想要连接,想要有意义的生活。"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马西科不断问他问题:想不想上学?想不想来我家吃晚饭?想不想跟我们去教堂?
每个问题都像在撬动一块巨石。对垃圾男孩来说,改变比地狱还可怕。他无法想象自己能成为别的什么。
"做梦不是我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穆塔巴齐说,"希望就是对自己撒谎,我不想每天都骗自己。"
但他还是一次次说了"好"。
马西科送他去寄宿学校,说服他母亲让儿子搬进自己家。起初穆塔巴齐总是等所有人都坐下才敢上餐桌,吃完就立刻跳起来收拾碗筷,不敢跟家人一起在客厅放松。他总坐在门边,随时准备马西科像他亲爹那样爆发、打老婆。
直到有一天,马西科指着餐桌边的空椅子说:这是你的座位。
"我一辈子都不觉得自己属于哪里",穆塔巴齐说,"但他们为我加了把椅子,我觉得,哇,我很特别,我配得上跟大家坐在一起。"
马西科家经常有国际访客来吃饭。见到这些成功人士,让穆塔巴齐的梦想边界不断扩大。他后来在马西科的资助下读完大学,拿到奖学金去伦敦学习危机管理,2002年来到美国。
现在呢?他是世界宣明会的高级儿童权益倡导者,更是全美最有名的养父——收养了3个孩子,寄养了47个。他在Instagram有87万粉丝,出了两本书。他和孩子们的照片——一个深肤色的非洲移民拥抱着金发白人小孩——像是在说,这个世界可以超越种族隔阂。
他的第一个养子安东尼今年19岁了,说想像爸爸一样为寄养儿童发声。
"我最怕的就是变成我父亲那样",穆塔巴齐在回忆录里写道。这个恐惧成真了——他确实变成了父亲的样子,不过不是生父,而是那个他现在叫"爸爸"的人。
马西科呢?77岁的他还在乌干达。问他为什么帮穆塔巴齐,他说是信仰驱使,但儿子乔什说还有别的原因——马西科自己也在贫困中长大,父亲冷漠,妻妾成群。
"他小时候的记忆就是被推到一边",乔什说。
马西科这辈子帮过的孩子数都数不清。最近他被诊断出前列腺癌,需要1.1万美元手术费。结果呢?几百个他帮过的孩子——现在都是医生、工程师、律师了——凑钱给他治病。
"人生最大的投资不是财富,不是物质,是人",马西科说,"投资在人身上,永远不会错。"
穆塔巴齐在回忆录里写道:"我的整个人生都建立在接受不该得的善意之上。"
也许有一天,那些在照片里对着穆塔巴齐微笑的寄养孩子,也会像马西科一样。
故事就是这样延续的——一个陌生人的问题,一个少年的回答,然后是无数个被改变的人生。
来源:柴sir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