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行”生动实践面对面④|北理工:让传统在创新中焕发新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9 15:25 3

摘要:4月8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学礼堂内掌声雷动。在“信仰行”先进人物面对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百姓宣讲报告会上,梅派青衣传人胡文阁先生以一曲《梨花颂》拉开序幕,清越婉转的唱腔仿佛跨越时空,将传统戏曲的灵魂注入新时代的脉搏。

4月8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学礼堂内掌声雷动。在“信仰行”先进人物面对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百姓宣讲报告会上,梅派青衣传人胡文阁先生以一曲《梨花颂》拉开序幕,清越婉转的唱腔仿佛跨越时空,将传统戏曲的灵魂注入新时代的脉搏。

来自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和北京理工大学的领导、师生等百余人齐聚一堂,聆听宣讲,现场反响热烈,共同感受文化自信与时代精神的交融。

宣讲现场

在宣讲报告会上,胡文阁、张旭、李炟橙、赵义强、徐兰凤、贺柏音6位宣讲员依次登台,围绕匠心传承与文化赓续展开深情讲述。他们或以戏曲唱腔诠释非遗之美,或凭匠艺巧思传递时代精神,或用百年藏品回溯历史脉络,用匠心传承与文化赓续,在平凡处绽放着文化守望者的光华。激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深切共鸣。

宣讲结束后,6位宣讲员与同学们展开了面对面的座谈交流,大家就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等问题,积极与各位宣讲员交流想法,气氛十分融洽。

观众感言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 任昱玮

在“先进人物面对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百姓宣讲报告会上,我看到了胡文阁老师以梅派唱腔传递戏曲薪火,张旭师傅用扫帚扫出园林美学,李炟橙老师让皮影在光影中焕发新生……六位榜样以不同方式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理念,让我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作为北理人,我愿以科技赋能文化,让传统在创新中焕发新生,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青春力量。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 袁樱书

在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文萃楼圆形报告厅里,几位北京市百姓宣讲团成员以鲜活的艺术语言诠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当胡文阁先生唱响《梨花颂》时,梅(兰芳)派青衣的清越之音穿越时空,将传统戏曲的魂魄注入了新时代的脉搏。皮影艺人李炟橙手中的光影故事、赵义强浑厚的运河船工号子、徐兰凤老人同丈夫一起守护长城精神,传播长城文化,无不展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他们用毕生坚守证明:真正的文化传承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扎根人民、与时俱进的活态传承。六位艺术家们正如运河之水,载着千年文脉奔涌向前,在守正创新中谱写着新时代的文化华章。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 王肖

很高兴参加本次先进人物面对面的宣讲活动,在对话中感受到了平凡坚守的信仰力量。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胡文阁老师的讲述。作为梅派男旦传承人,其风采令人折服。在现代文化多元发展的当下,胡老师的宣讲让我深刻体会到传统艺术的魅力与传承的重要性。京剧作为国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我们年轻一代有责任去了解、去传承。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接触传统艺术,让京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 丁家隆

山河无言,信仰有声。今天我很荣幸能参加“信仰行”——先进人物面对面座谈会。六位嘉宾老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卫者、传播者。一帚扫尘,匠心护古园文脉;三尺皮影,纤手舞华夏神韵;九曲号子,铁嗓振运河涛声;百年快门,赤诚镌时代光影;梨园芳华,青衣承梅魂傲骨;青砖百载,寸心寄长城脊梁。他们用坚守诠释信仰初心,用创新延续文化薪火,是我们北理工青年学子的榜样。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民族精神在时光长河中激荡回响,让文化自信在时代脉搏中生生不息!

来源:京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