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说说历史这一块儿。日本的平安京,就是现在的京都,它是在公元794年建起来的,当时完全是照着咱唐代的洛阳规划设计的。“洛阳”就成了京都的代名词。而且啊,日本还有个词叫“上洛”,意思是“进京”,这词儿也是从中国周代沿用过来的,那时候“上洛”就是去洛阳。在日本战国
在日本京都及周边,有好多地方的名字里都带“洛阳”俩字,这背后可是有着超深的中日历史文化渊源呢!
先说说历史这一块儿。日本的平安京,就是现在的京都,它是在公元794年建起来的,当时完全是照着咱唐代的洛阳规划设计的。“洛阳”就成了京都的代名词。而且啊,日本还有个词叫“上洛”,意思是“进京”,这词儿也是从中国周代沿用过来的,那时候“上洛”就是去洛阳。在日本战国时期,那些大名想掌控天皇,就老想着“上洛”,跟咱春秋时期“问鼎中原”差不多意思。
再讲讲地名这方面。京都现在还留着“洛中”“洛外”“洛东”“洛西”这些地名呢,和唐代洛阳的命名逻辑一模一样。京都的公交公司叫“洛BUS”,有的茶店叫“京洛锦”,还有老店像“藤菜美”,拿“洛水”给饮品起名,就连医院、学校,好多都带着“洛阳”俩字,“洛阳”都成京都的文化符号了。
还有文化交流的影响。唐朝的时候,日本经常派遣唐使来咱这儿,学制度、建筑、礼仪啥的,还把洛阳的里坊制,也就是“条坊制”搬到了平安京,城市一下子变成棋盘那样整整齐齐的。而且,洛阳作为华夏文明的核心,它那种“天子居中”的宇宙观,也被日本学走了。京都的应天门、朱雀大街,和洛阳的长得可像了,这就是“天人合一”理念的体现。
到了现代,隋唐洛阳城在宋代之后慢慢没落了,可京都还保留着盛唐时候的样子,日本学者都把京都叫“活的洛阳”,这就让“洛阳”在日本的文化符号意义更强了。日本还搞了个“洛阳学”,专门研究京都和洛阳的关系。京都那些寺庙、红叶景观,像醍醐寺,老被人跟咱中国盛唐美学联系起来,好多游客都冲着这“唐风遗韵”去打卡。
总的来说,日本地名里的“洛阳”,就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小缩影。从都城规划,到语言、文化符号,洛阳不仅成了京都的别称,还装着日本对咱盛唐文明的向往。这种历史记忆,一直到现在,还在地名、习俗还有学术研究里留着呢。
来源:跑步机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