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贝事件,看CFO应对危机的3大关键能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5 18:15 1

摘要:9月10日午间,西贝官方公众号推送了一篇题为《西贝专业儿童餐|暑期热销336万份!5大不添加安心升级!》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是对刚刚过去的暑假期间儿童餐业务亮眼“成绩单”的总结,评论区更是充满了家长分享的温馨照片。

当企业遭遇“黑天鹅”事件,CFO该如何应对?

9月10日午间,西贝官方公众号推送了一篇题为《西贝专业儿童餐|暑期热销336万份!5大不添加安心升级!》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是对刚刚过去的暑假期间儿童餐业务亮眼“成绩单”的总结,评论区更是充满了家长分享的温馨照片。

殊不知,一场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已经在悄然酝酿,即将向这家餐饮企业席卷而来。

当天下午,罗永浩便在其个人微博上公开吐槽西贝,直指其“几乎全是预制菜且价格昂贵”,甚至抛出 “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用预制菜的证据”的重磅言论。

这番带着强烈质疑的表述,迅速击中了消费者对餐饮行业“预制菜知情权”的关切点,引发大量网友共鸣,相关话题的阅读量在短时间内急剧飙升,一瞬间,西贝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面对汹涌的负面舆情,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强硬回应“没有一道预制菜”,并推出系列公关举措。

但风波并未平息,这场危机从舆论爆发一步步蔓延,为所有企业敲响了警钟: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

西贝与罗永浩的这场风波,不仅将餐饮行业的“预制菜争议”推向公众视野,更以鲜活的案例对企业的危机应对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在舆论发酵时稳住局面?如何减少危机对业务的冲击?如何平衡短期应对与长期发展?

在这些关键问题的解答中,企业CFO的角色往往被忽视,却实则是危机应对的“隐形支柱”。那么,在类似西贝这样的危机中,CFO究竟该如何发挥关键作用,为企业筑起“财务防线”?这正是值得所有企业管理者深入探讨的核心命题。

01

CFO在危机中的核心角色:

从“财务管家”到“战略护航者”

1、危机初期:快速完成财务影响评估,搭建“风险预警模型”

当舆论风暴突袭时,企业管理层最先需要的是“数据化的危机认知”。

9月12日下午,贾国龙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中提到,罗永浩炮轰西贝,是西贝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外部危机。并透露:“11日和10日所有门店加起来,日营业额分别掉了100万元。”CFO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评估出这场争议可能影响的客流量、收入流失规模以及应对举措需要的成本。

更重要的是,CFO需要提前识别“隐性风险”——比如,若预制菜争议持续发酵,是否会影响西贝与供应链上游预制菜供应商的合作定价?是否会导致企业现金流出现短期紧张?这些“看不见的风险点”,往往需要CFO凭借对财务数据的敏感度,提前预警,为管理层决策提供“风险边界”。

2、危机中期:精准控制成本,守住“现金流生命线”

危机蔓延阶段,“活下去”成为企业的核心目标,而现金流则是“活下去”的关键。此时,CFO的核心任务是“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最大化危机应对效果”,避免企业因盲目投入而陷入财务困境。

同时,CFO需要实时监控现金流变化,建立“周度现金流台账”——每日营收到账金额、应付供应商款项、危机应对专项支出等数据,都需动态更新。若发现现金流出现短期缺口,应提前启动“应急资金方案”,确保企业不会因现金流断裂陷入更大危机。

3、危机后期:联动业务部门,推动“财务与战略协同”

当舆论逐渐降温,企业需要从“危机应对”转向“长期修复”,此时CFO的角色需要从“成本控制者”升级为 “战略协同者”,通过财务数据指引业务部门调整战略,实现“危机后的业务反弹”。

此外,CFO还需要推动 “危机后的财务流程优化”——比如,建立“舆情-财务”联动机制,将舆情数据纳入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今后若再出现类似争议,可快速触发财务应对流程;同时,完善“应急资金管理制度”,预留一定比例的“危机应对专项资金”,避免下次危机来临时手忙脚乱。

02

CFO应对危机的“三大关键能力”: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

1、数据洞察能力:让每一个决策都有数据支撑

危机中的决策容不得“拍脑袋”,CFO需要具备“从数据中找答案”的能力。

比如,当西贝面临预制菜争议时,CFO不能只看“客流量下降”的表面数据,还要深入分析“哪些城市的客流量下降最明显”“哪些客群(如亲子家庭、年轻白领)流失最多”“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度与价格敏感度的关联”——这些细分数据,才能支撑管理层制定“精准应对策略”。

2、跨部门协同能力:打破“财务孤岛”

危机应对不是财务部门的“独角戏”,需要市场、运营、供应链等多部门联动。

CFO要主动走出财务办公室,与市场部门共同核算公关费用的投入产出比,与运营部门一起优化成本结构,与供应链部门协商采购策略,确保每一项应对举措都“财务可行、业务落地”。

3、预案预判能力:从“救火”到“防火”

优秀的CFO不仅能在危机中“救火”,更能提前“防火”。

这就需要CFO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危机财务预案库”——针对不同类型的危机(如食品安全争议、舆论负面、供应链中断),提前制定对应的财务应对流程(如应急资金额度、成本削减优先级、现金流保障措施)

比如,西贝若在日常运营中,CFO就将“预制菜争议”纳入潜在风险,提前与供应链部门约定“预制菜与现做菜品的成本切换方案”,那么在危机来临时,就能更快地调整菜品结构,减少损失。

03

危机中的CFO,

是企业的“财务定海神针”

西贝与罗永浩的这场舆论风波,看似是“预制菜之争”,实则是对企业危机应对体系的“大考”。

在这场大考中,CFO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记账先生”,而是企业的“财务定海神针”——从危机初期的风险预警,到中期的成本控制与现金流保障,再到后期的战略协同与流程优化,CFO的每一个决策,都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在危机中“稳得住、活得下、长得大”。

未来,随着消费环境的日益复杂、舆论传播的愈发迅速,企业面临的危机只会更多元、更突发。这就要求CFO不断提升自身的“危机应对能力”,既要懂财务数据,也要懂业务逻辑;既要会控制成本,也要会战略布局。

唯有如此,才能在危机来临时,为企业筑起一道坚实的“财务防线”,让企业在风雨中站稳脚跟,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来源:财能书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