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人江湖”融入“游民江湖”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9 11:53 2

摘要:文人士大夫对于江湖的向往,几乎充斥着整个中国文学史、文化史。《易经》中就有“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庄子》笔下有很多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隐士。连儒家圣人孔子也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所评图书:

书名:《水浒江湖: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另一条线索》

作者:王学泰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年2月

文人的江湖

江湖这个词,要比我们想象中的应用更广。

文人也喜好用江湖来形容行业、文坛、朝堂,而在很多情况下,江湖用来作为与朝堂的对立概念,意味着耿介脱俗,潇洒出尘,远离名利。

文人士大夫对于江湖的向往,几乎充斥着整个中国文学史、文化史。《易经》中就有“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庄子》笔下有很多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隐士。连儒家圣人孔子也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晋代文士潘岳在《秋兴赋》中感慨,“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陶渊明更是在《与殷晋安别诗》中愤然说,“良才不世隐,江湖多艰贫”。中国文人在无法通过庙堂获得建功立业机会时,回归江湖栖身。

江湖首先意味着简约的生活,而且也离不开生活成本。所以,古代的隐士,通常家资颇丰,否则无法保持基本的气度。反过来,如果有一些基本的生活自保能力,隐士就并不认为自己的身份地位低于高官显宦。

这意味着回归江湖,身份、声望非但不会下降,相反还可以有机会提高。这就为一些假隐士炒作身价,以期获得更高的投机机会创造了条件。这些人并没有真的认同江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日出版了文化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前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前教授王学泰所著的《水浒江湖: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另一条线索》一书。

这本书深入探究了中国历史、社会中江湖概念的出现和演变,并分析了《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以及后来的武侠小说制造的武侠江湖所投射的中国古代游民社会。

正如王学泰先生在书中所谈到的,宋代,随着科举制度完善,科举取士对于社会各阶层所产生的巨大吸引力,但激烈的竞争使得相较于之前历朝历代,无法通过科举选拔进入仕途的识字者大量增加。这些人心存失落,幻想破灭,也缺乏回归原生家庭环境效仿父辈务农做工的能力,很多人因此依附豪门,成为寄食者,还有一些人则混迹于游民之中,并成为通俗文艺作品的创作者、改编者、演出者。

毫无疑问,宋代大多数识字者注定无法做官,注定要进入江湖。这里所说的江湖,已经不是唐朝以及之前时代那种被诗词进行包装和讴歌的优美意象,“没有了隐士江湖的静谧和悠闲,再也不是士人们向往的社会风暴的避风港。它充满了艰辛与风险,这里既有漂泊流离的行役苦辛,更包含了攀缘于拥挤的仕途的感受。”

换句话说,当文人真的被迫进入真实的江湖时,江湖是他们谋生谋食的场所,文人身份不再为他们创造出某种滤镜,不再提供身份安全和机会发展等方面的依托,文人就不再像过去那样热衷于描绘江湖脱离世俗名利。

游民的江湖

江湖其实从来就不属于文人。当然,并不是说文人与江湖无关。江湖其实是文人构建的意识形态的呈现体,江湖游民比文人更严格地遵循宗法秩序。

《水浒江湖: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另一条线索》书作者指出,宋代有两个有利于游民汇拢为群体的客观条件,一是土地兼并加剧,这与宋代朝廷建立之初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以田地、厚禄赠予的方式向藩镇大将赎买兵权等政策有关,许多原本依附于田地的宗法社会和农民都因此脱离,被迫游离在城乡之间、大型门阀和地主渗透不到的偏远地方。二是宋代的城市化,经历了从城坊制到街巷制的转化,手工业、商业进一步发展,而进入城市居住、生活的游民则为这些新兴产业提供了劳动力。

书作者强调,有了游民群体,有了游民意识,有了游民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展开的奋斗,才使得被排斥在庙堂之外的文人将游民的遭遇进行提炼,写成故事,再通过评书、小说等方式流转,不断更新版本,最终形成了以《水浒传》为代表,描写游民社会的杰出作品。

书作者认为,《水浒传》描绘了与主流社会迥异的江湖社会的概念。在江湖社会,“脱离了宗法网络的游民等于失去了一切,因为他们的亲缘、地缘、职缘关系都在宗法网络之中。”而当他们没有了宗法体系的保护,陷入巨大的生存困境,所以他们必须想尽办法寻找伙伴、结成团伙。在宋代和元代,结拜义兄弟就非常流行,而到了明清,结成秘密会社。

游民江湖的社会,并不是不事生产,他们有一些生计门路完全是合法活动,比如演出、运输、经纪以及介乎于合法服务与行骗之间的卖野药、变戏法等行当,这些也是合法社会人士存在切实需求的。但在合法行当以外,他们显然还有许多处于地下状态的非法买卖,甚至是令人惊悚的,比如孙二娘的包子铺。

如前述,游民社会在很多情况下更为讲求宗法规则和道德要求,但这显然需要首先满足谋生需要。也就是说,在未能满足谋生需要的情况下,打家劫舍甚至以更残酷的方式掠夺、杀戮、坑害等方式,也不被江湖人士所排斥。

如书作者所指出的那样,《水浒传》还切实解答了一些特定社会身份的社会边缘人,是如何沉沦而成为游民社会的中坚力量甚至领导者的,比如宋代政府的政策降低了吏的地位,不允许其参加科举考试,不能转官,在明清更是沦为贱民。但官府其实离不开胥吏从事的行政事务工作,所以这部分人更多地靠近了江湖人,以此来获得必要的心理安慰。又如,宋代政府推崇重文轻武,武将、武人地位相较于之前大幅降低,甚至将部分罪犯贬低为黥面的罪犯,这等于将军人等同于犯人。《水浒传》中就有较多的基层军官被水泊梁山诱引上山。

来源:渝川读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