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认知层面看,软件作为直观可见、可操作的界面,一旦出现问题,表象十分明显。员工抱怨系统不好用,领导一眼就能看到软件似乎是“不好用”。但管理问题往往隐藏在日常经营之中,需要深入挖掘才能发现,但有时候即使发现了凭一己之力也难以解决。当员工抱怨系统难用时,往往意味着
"这个系统太难用了!"——这句话几乎成为每个上线新管理系统企业的标配反馈。但问题真的出在软件本身吗?
从认知层面看,软件作为直观可见、可操作的界面,一旦出现问题,表象十分明显。员工抱怨系统不好用,领导一眼就能看到软件似乎是“不好用”。但管理问题往往隐藏在日常经营之中,需要深入挖掘才能发现,但有时候即使发现了凭一己之力也难以解决。当员工抱怨系统难用时,往往意味着:
-现有业务流程存在不合理之处;
-岗位职责划分不够清晰;
-管理标准尚未统一;
比如某制造企业斥资千万引进ERP系统,却因未同步改革"部门墙"问题,导致跨部门数据始终无法打通,最终系统沦为摆设。
从责任角度讲,承认管理不行,等同于承认自己在决策、组织协调等方面有失误,这在心理上让领导较难接受。指责软件是外部因素导致的问题,自然容易得多。另外,在软件实施过程中,要是出现功能未完全实现、数据迁移出错等与预期不符的情况,领导本能地会认为是软件供应商的问题,而忽略了管理层面在规划、推动过程中的不足。就拿新的CRM系统上线后销售业绩未提升来说,领导往往先质疑系统功能不给力,却忽视了销售策略、团队激励等管理环节可能存在的漏洞。所以在大部分情况下说管理软件太难用实际上是领导或者员工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技术工具永远无法弥补管理逻辑的缺陷。就像再好的笔也写不出好文章,除非作者有清晰的思路。企业需要意识到:软件是管理问题的放大镜,而非遮羞布。但在现实中软件往往是背锅侠。
来源:soon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