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几天一则“女子搀扶老人过马路,反遭殴打”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视频显示,一位老人正在过马路,一名女子专门停下车子,接下来下车去扶老人。可是老人忽然用力打了她一巴掌,还把她的眼镜打掉了事后目击者较为详细地透露了一些额外的细节,而警方也及时给出了相应的回应。
这几天一则“女子搀扶老人过马路,反遭殴打”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视频显示,一位老人正在过马路,一名女子专门停下车子,接下来下车去扶老人。可是老人忽然用力打了她一巴掌,还把她的眼镜打掉了事后目击者较为详细地透露了一些额外的细节,而警方也及时给出了相应的回应。
这件事让人不禁想起一句话:“冷漠可以避免90%的麻烦。”这句话的道理似乎越来越让人感同身受。
有时候不管你做了多少好事,仍然可能被误解,甚至遭到报复。比如这次事件,尽管女子,出于好心去帮老人,却意外地,遭遇了老人的打人行为。
事情发生时,天色已然变得,较为晚些,街上仍旧是,车水马龙的景象。老人提着,许多东西,走得比较缓慢,并且在没有斑马线的地方,准备过马路。周围除了机动车之外,还有一些,飞速行驶的电动车,情况很是危险。这时一辆黑色的轿车停了下来,一位穿着,红色裙子且戴着眼镜的女子下了车,急忙地奔向老人,准备搀扶他过马路。
不过女子刚扶住老人的胳膊,那老人竟然,突然间给了她一巴掌,她的眼镜,随之被打飞。女子全然没料想到,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她自己仅仅是,出于好心去帮忙,可结果却遭受到了攻击。打完人之后,老人一言未发,转身便离开了,女子只得,捡起地上的眼镜,一脸茫然地回到了车里。幸运的是,这一幕被后面的司机给拍摄了下来。
视频一曝光,立刻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有人表示:“你以为的那种善良,别人却看成了多管闲事。”更多的人开始思索,或许“冷漠”真的能够避免许多麻烦。
我们看看其他人怎么说,猜测老人可能误会了女子的意图,或者他可能有老年痴呆症,但不管怎样,打人永远是不对的。
随着舆论的发酵,目击者也站出来说话。他目睹了整个过程,表示这位女子完全是好心,没有任何恶意,没想到却遭遇到这样的暴力。
更有目击者表示,女子停车后,后面的司机都停了下来,没有人催促鸣笛。多数网友对女子表示同情,认为这次事件或许会让下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
事后女子报了警。警方表示,他们已妥善地,有序地处理此事,并向女子诚挚地,真心地道歉。与此同时警方找到了那位老人,让他亲自向女子诚恳地赔礼道歉。
除此之外,也有网友表示,曾扶过类似的老人,怀疑老人或许有阿尔茨海默病。虽然后来事件最终得以解决,但是大家对于类似事件的讨论却未曾停歇。
一直以来,“扶不扶”的话题都引发了不少争议。很多人害怕扶起摔倒的老人会被敲诈,而如果不扶,又会被批评没有同情心。
例如最近一位名叫周女士的网友在遛狗期间,发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摔倒在了沟里。她毫不犹豫地跳进沟中去救人,与此同时还联系了老人的家属。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老人的儿子竟然诬陷是她的狗将老人撞倒的,甚至说出了那句经典之语:“若不是你所为,你为何要去搀扶?”
尽管监控显示真相与周女士的狗无关,老人儿子却坚持不认错,甚至开始散布谣言,给周女士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事后她为了证明清白,付出了极大的时间和精力。周女士因此暴瘦了22斤,最终拿到了一份“道歉信”,但信中的语气却充满了讽刺和不屑。
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大家开始对“扶不扶”产生了疑虑。许多人认为,社会冷漠并不是人们心里真的没有爱,而是因为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让人不得不保持距离。
另外这也暴露了一个问题:真相往往服务于有利益的人,但是社会应该更多地为善良的人提供保障。如今很多人害怕成为下一个“周女士”,不敢伸出援手。毕竟帮助别人,可能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因此我们或许,要重新思考,如何看待善意的帮助,如何为好心的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护。
[免责声明] 本文所涉及的时间、事件过程以及图片均来自网络,用以传播正能量,无任何低俗或不良引导。请读者不要一概而论,也不要陷入人身攻击等不必要的行为。对待这一事件,请保持理性,不要轻信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如有关于本文真实性、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等问题,欢迎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积极予以处理。
来源:红日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