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呢,出身豪门的向佐也向这个方向转型,以女装造型(如深V睡袍、公主裙、辣妹装等)博取流量,自称“向朵花”,并在直播和红毯中高调展示,坦言享受关注。
最近这几年,演艺圈里雄性雌化的现象越来越多。
比如前小虎队成员陈志朋,从2017年前后频繁以夸张造型亮相(如透视装、彩色头发、紫色丝袜等),被指“辣眼睛”。
最近呢,出身豪门的向佐也向这个方向转型,以女装造型(如深V睡袍、公主裙、辣妹装等)博取流量,自称“向朵花”,并在直播和红毯中高调展示,坦言享受关注。
这种现象,确实要上了个年纪的笔者大跌眼镜,观感非常难受,甚至恶心。
实际上陈志朋,向佐早期形象,都是很man的,棱角分明,线条清晰,很有雄性魅力。
十分不理解,他们的转型,但是静下来一想,很有可能是因为主流年轻观众的取向出了问题。
像那些顶流明星,无论拍电影,出唱片,都是要研究市场的。根据市场的喜好,来去进行形象设计。
上世纪80,90年代,那个时候崇尚侠义风,硬汉形象非常受崇拜,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华娱圈诞生了周润发,成龙,任达华,刘德华,万梓良,等等一系列硬汉帅哥形象,在娱乐圈地位崇高,高于当时的女性顶流。
回头看,影视作品也引导了社会价值观,男女有别,责任道义的价值观也推动一系列雄性大片的出现。
笔者分析,如今年轻男性的形象逐渐呈现出“去性别化”趋势,中性妆容、柔美气质甚至跨性别表达成为新风潮。这一现象背后,应该与独生子女政策与物质条件越来优越的环境有关。
独生子女往往从小被倾注了全家的关注与资源。父母在培养孩子时更注重全面发展,舞蹈、音乐、美术等传统上被认为“女性化”的兴趣被广泛接纳,而很少接受体力教育,这种无差别化的教育模式,削弱了性别分工的刻板印象。同时,独生子女在成长中缺乏兄弟姐妹的互动,更多通过社交媒体和虚拟形象建立自我认知,而娱乐产业中流行的“花美男”“偶像系”男性形象,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缺
而独生子女,从小的经济条件优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让他们变的不愿意负担责任,到了婚嫁年龄,加上社会压力,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育,只考虑自己过好,不想承担任何责任。在整个社会分工中,性别的界限越来越不分明。也就在生理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男不男,女不女的现象。
资本的趋利性,让他们清晰的看到这一点。资本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通过人设包装强化“女性化”标签。例如选秀节目中“小鲜肉”的脆弱感、耽改剧中的暧昧美学,均在解构传统男性气概。这种商业化操作不仅迎合了Z世代对反叛常规的追求,也通过粉丝经济将性别模糊转化为可消费的符号。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女性化”并非真正的性别平等,而是一种被娱乐工业收编的表演性策略,其本质仍是流量驱动的产物。
看清楚这些,也就理解了陈志朋,向佐之流转型背景了。
不好做评价,社会和历史应该会做出公正的评判。
来源:爱游荡的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