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体内雌激素越旺盛越好?实话实说:55岁后,可能带来4个问题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9 11:04 1

摘要:那天听我一个朋友说,她妈妈坚持吃豆浆加蜂王浆快二十年了,理由是“补雌激素,女人得靠它撑着”。她说这话的时候,神情仿佛在介绍一个祖传秘方,要不是她说得太真,我差点以为她在开玩笑。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那天听我一个朋友说,她妈妈坚持吃豆浆加蜂王浆快二十年了,理由是“补雌激素,女人得靠它撑着”。她说这话的时候,神情仿佛在介绍一个祖传秘方,要不是她说得太真,我差点以为她在开玩笑。

这种“雌激素越多越好”的观念,不是个别现象。你去问十个女性,有七八个会说:“更年期了,雌激素下降,那是所有问题的根源。”剩下的两个,要么已经开始喝纳豆红枣粉,要么在犹豫要不要买雌激素贴片。

但很少有人问——雌激素真的越多越好吗?尤其是55岁以后,这种“旺盛的荷尔蒙”,真的是我们身体想要的吗?

得先说个冷知识。人类并不是设计来活到八十岁九十岁的。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女性绝经以后能继续活几十年这件事,其实有点“进化错位”

什么意思?你看自然界,很多哺乳动物到了繁殖期结束,基本就退场了。人类是个例外,女性在绝经后还能活得很久,甚至成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支柱。这是“祖母假说”(Grandmother Hypothesis)提出的逻辑:祖母能帮忙照顾孙辈,提高种群存活率。

但重点在这儿:我们活得长,不代表身体的内分泌系统也为这段“超长待机期”做了优化。雌激素的生命周期是以“生育”为中心设计的,不是以“延年益寿”设计的。

所以你硬要把一个本应该逐渐退出舞台的激素,拉回来继续表演,身体会配合,但它心里可能在想:“你确定你想这么干?”

我们很习惯把雌激素当作“女人的保护神”,因为它确实在年轻时有不少好处:保持皮肤弹性、稳定情绪、保护心血管,这些都是真的。但问题来了,它的作用远不止这些

雌激素是一种细胞增殖促进剂。这个词听起来就有点危险。它促进乳腺、子宫内膜等组织的增生,这在生育期是必须的。可55岁以后,如果你已经不再需要它帮助你“做好怀孕准备”,这股增生的力量,可能就变成了定时炸弹。

我们来看看数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2002 年发表的 WHI 研究显示,接受雌激素加孕激素联合治疗的绝经后女性,乳腺癌风险增加了26%。这不是小幅度的波动。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尤其在城市女性中更为显著。原因很多,但长期高雌激素暴露,是一个绕不开的因素。

乳腺组织对雌激素非常敏感。年轻时它帮助乳腺发育,但年纪大了,它却可能激活某些异常细胞,开启不受控制的生长。

这事儿很多人也没放在心上。你以为没子宫就没事?那也不一定。即使切除了子宫,有些雌激素仍可能作用在其他组织上,比如阴道、膀胱、甚至大脑皮层。

但更常见的,是那些保留子宫的女性。如果长期补充雌激素,子宫内膜可能因为持续刺激而出现“非典型增生”,这是癌前病变的一个阶段。

中国妇产科临床指南(2022年版)明确指出,对于有子宫的女性,单独补充雌激素是禁忌,必须联合孕激素使用。这说明,雌激素并不是一个“无害”的补充剂

雌激素会影响血液的凝固系统,这一点很多人忽略了。你以为它只管皮肤和情绪,其实它对肝脏合成凝血因子也有刺激作用。

很多研究都发现,口服雌激素补充治疗会显著增加静脉血栓的风险,尤其是在有基础血管病变或久坐人群中更明显。

别以为这是“欧美人才有的事”。中国的生活方式变化也让我们越来越接近这种危险组合:久坐、肥胖、饮食高脂高糖、血脂异常……这些都是血栓的帮凶

这个话题比较新,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在关注它。雌激素对大脑的影响非常复杂。年轻时,它能增强记忆、提高反应速度、稳定情绪。但在绝经多年后再补充雌激素,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JAMA Neurology》2021年一项研究指出,在65岁以后开始补充雌激素的女性,认知功能的改善并不明显,部分人甚至出现了记忆下降的趋势

这要归结于一个词:“时间窗假说”(Timing Hypothesis)。雌激素可能在绝经初期有益,但一旦错过了这个窗口,再介入,就可能无法获得保护作用,甚至带来副作用。

55岁以后,身体并不是在“缺雌激素”,而是在逐渐完成从激素驱动到稳态调节的转变。你硬要把它拉回去,身体就会反弹。

就像一个已经退休的老员工,你非要他回来上夜班,他能干,但他不高兴。他不高兴,就容易出错。

很多女性在网上买“植物雌激素”“天然补充剂”“荷尔蒙平衡饮品”,被商家包装得就像“喝了青春就回来了”。但问题是,你回来的不一定是青春,也可能是风险

没错,这才是身体自然的选择。不是要你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要把“补雌激素”当成人生的头等大事

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

· 骨密度:这个可以通过负重运动和合理饮食改善。

· 心血管健康:控制血压、血脂、血糖,这些比激素重要多了。

· 情绪管理和睡眠:可以通过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冥想等方式调整。

· 阴道干涩、泌尿感染:可以使用局部雌激素,而非全身性补充。

这些方式,更符合进化的逻辑。我们不是要逆天改命,而是要顺势而为。

结尾就一句话

补雌激素,不是“逆龄”的通行证,更不是对抗衰老的圣杯。它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工具,而不是一剂万能的青春药水。

别让“荷尔蒙焦虑”绑架了你的健康判断。55岁以后,最值得追求的东西,早就不靠激素决定了。

参考文献

1.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2002年,WHI研究报告,编号:Vol 346, Issue 7, pp. 490-499

2.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癌症统计年报 2023》,ISBN: 978-7-117-33028-1

3. 《中国妇产科临床指南(2022年版)》,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 978-7-117-32761-8

来源:熊医生健康科普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