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羽从跟随叔父项梁起事反秦起,一生中经历过大大小小七十余战,他是战战胜利。可是,因为诸多原因,他最后竟然被困垓下,一战而败,而又败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这谁受得了?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在我看过的死亡里,要说死得最精彩,死得最壮烈,或者说死得让人心里五味杂陈的,我想来想去,觉得应该还是西楚霸王,项羽。
不应败的人败了,不该死的人死了,这就不能不让人感到震惊,感到不解,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乃至感到沮丧。
项羽从跟随叔父项梁起事反秦起,一生中经历过大大小小七十余战,他是战战胜利。可是,因为诸多原因,他最后竟然被困垓下,一战而败,而又败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这谁受得了?
其实,谁能不败?就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样,一般人都能接受,但项羽本不一般,根本原因就是他从来没败过。这就好比一个学霸,他次次考第一,等终于有一次他没考第一了,而且还考得比较糟糕,考到第五名第六名去了,他就不能不怀疑人生。而且,越想,就越想不开了。
项羽也想不开,想不开就爱钻牛角尖,因为不知道败在哪里嘛,因为败得有些莫名其妙嘛。他也就干脆不想,他只想让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快速到来。可见,他是一个输不起的人,说到底也还只是一介匹夫,是一个只知道向前冲,而不善于分析总结的莽汉。赢得输不得的人,是好强的心性决定的,好强的性格是百战百胜的战绩娇惯或纵容起来的。
所以,挫折教育,失败教育,是何等重要!当大家都把自己当作神一样看待后,自己也就神了,既有神奇,也有神经。项羽或许就是我们的一个教训。
但是,项羽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与他叱咤风云的战斗生涯一样,还是非同凡响,也一样可圈可点。
他在这样的特殊时刻都做了什么,我这里不妨罗列一下。
兵败垓下;霸王别姬;溃围南走;东城死战;不过江东;乌江自刎。
因而流传下来的成语便有: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无颜见江东父老;十面埋伏。加上以前有关于他的:作壁上观;破釜沉舟;沐猴而冠……
洋洋大观,可以说,仅仅从丰富汉语词汇的角度上看,他所奉献出来的,也算得上是古人里名列前茅的。他可是一介武夫啊!也可见,他的一生是有滋有味的一生,也是有声有色的一生,还是辉煌灿烂的一生。
垓下之战时,韩信三十万大军从北面合围,周殷、鲸布从南面合围,刘邦、彭越从西面合围,项羽十万疲兵,对决刘邦六十万大军,敌我力量悬殊如此之大,就是天兵天将也难有回天之力啊。
兵败垓下后,他带领八百骑兵向南突围,灌婴率五千骑兵追击。渡过淮河时,只有一百多人,迷路后,问路又被骗,待跑到东城的时候,便只剩下了二十八人。他对这二十八位勇士说:“吾起兵至今八年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他将二十八人分成四队,从四个方向向下冲,又合为三队,又冲,斩敌将两人,汉兵几十人。再点齐兵马时,只损失两人。“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其战力之强,其战术之神,由此可见一斑。
之后,他来到乌江边,正好乌江亭长停船于此,亭长曰:“愿大王急渡”,可是他笑着说:“天之亡我,我和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步愧于心乎?”这番话说的!能活命而选择死亡,只因为自己没脸见江东父老。这就是知耻!“知耻而后勇”的知耻!如果他只知“天之亡我”,那他的死,便轻如鸿毛,但他还“我何面目见之”,就一下子把他的形象拉得高大了起来,使他的境界也高迈了起来,他的死,顿时便重如泰山。他的生命进入最后时刻,尽管也有宿命的原因,但导致他不想苟活的真正原因还是没脸,是他那颗知耻之心。
然后,他宝马赠亭长,头颅赠故人,慷慨地爽利地结束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有多少人“好死不如赖活”啊!等而下之的还有,贪生怕死。你就知道,他的崇高,他的英勇!
也因此,仅仅就他的不肯过江东,就引起许多后人的辗转难安。他们或深深浩叹,或无比遗憾,或赞美有加,或惋惜再三。而且,居然有两个人还隔着遥远的时空争斗了起来。唐朝的杜牧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北宋的王安石则反驳道:“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不过,我最欣赏的还是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才是对他最中肯的的评,也是我以为最恰当的盖棺定论。
“美女爱英雄”。生前,项羽有爱他的虞姬,“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拔剑自刎,先他而去,以致不用他再“虞姬虞姬奈若何”,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死后,有懂他的李易安,做了他一个相隔一千多年的红颜知己,在离乱中还对他念兹在兹。一个八尺男儿,有前后这样两位绝代佳人的知己知心,夫复何求!而作为一个有着真性情的又能够顶天立地的昂藏七尺,他也算得上死得其所,可以含笑九泉了。
来源:木子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