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会无缘无故患老年痴呆!医生表明:得老年痴呆,离不开这4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9 10:57 1

摘要: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明明一生中没有太多的压力,也没有严重的生活不规律,但到老了还是得了老年痴呆?

而有的人一辈子忙得不可开交,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但反而保持得很清晰、记忆力也很好。听上去是不是很奇怪?我们总以为,老年痴呆只是老年人必然的“老化现象”,可现实中并非如此。

很多人以为,老年痴呆的原因就是衰老,或者是遗传,但这真的是唯一的因素吗?医生说,得了老年痴呆,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它和我们的生活方式、健康状况、脑部活动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老年痴呆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究竟是哪些因素在背后推手,导致了它的发生呢?

别看有些人每天乐呵呵地上班、应酬,心里却像憋着一口气,长年累月不说、不表达。你以为忍一忍就过去了,但大脑可不会跟着糊涂。

情绪长期压着不放,就像锅里的水一直烧着不冒泡,锅底早就糊了。

人脑可不是铁打的,它的神经系统对情绪特别敏感。尤其是长期处在低落、压抑状态下,

海马体——就是大脑里主管记忆的那一块,会发生明显的体积缩小。

有一个曾经从事会计工作的患者,十几年都独自照顾瘫痪的伴侣,每天工作回家还要夜里起夜几次帮忙翻身。

亲戚朋友来探望他都笑着说他“太坚强”,可他其实从没对任何人提过累,也没说过压力有多大。

直到退休没几年,开始频繁忘账、情绪变得木讷,后来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

这类例子太多了。情绪压抑不哭不闹的人,大脑里却早已开始慢慢“退场”。

你压下去的每一次愤怒、不安、委屈,可能都成了脑细胞凋亡的“帮凶”。情绪不是要发疯,而是要疏通,大脑需要出口。

咱不是鼓励发脾气,而是得让情绪流动,找方式去消化它,不然迟早会被情绪“反噬”。

很多人一提到痴呆和睡眠,脑子里冒出来的就是“失眠”“熬夜”,但真正危险的,其实是那种倒头就睡,夜里完全不醒,怎么叫都叫不起来的睡眠。

这种过深的睡眠状态,可能是慢性低氧在作怪。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睡着的时候,呼吸变浅变慢,有可能还会出现短暂的呼吸暂停

很多人以为打呼噜只是“声音大”,但医学上这叫“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长期下来,大脑供氧不足,大脑细胞容易因为缺氧凋亡,记忆力自然就一天天在掉

有一个从事出租车行业的患者,常年夜班,白天回来就倒头睡,一睡七八小时中间从不醒,他还觉得自己“睡得真香”。

结果60岁不到,开始反复问同一个问题、路开着就走错,家属起初还以为是疲劳过度,没想到后面查出来已经进入了早期痴呆阶段。医生说他可能已经多年夜间缺氧而不自知。

研究也指出,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在未治疗状态下,认知下降速度是正常老年人的10倍。

10倍是什么概念?就是你还在为自己忘记钥匙而苦恼时,他已经在重复问“你是谁”。

所以说,别以为“能睡”就是好事。睡得太死、起床后头昏沉、白天总犯困,这些都可能是大脑在夜间“被闷坏”的信号。大脑缺氧的伤害不是一时半会能看出来的,但一旦开始,往往是不可逆的。

忽视口腔健康

说到牙齿,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吃东西方便不方便”,最多也就考虑美观。但你知道吗?牙龈长期发炎,居然和大脑的退化有密切关系。这听上去挺匪夷所思,但还真有科学根据。

牙周炎是一种慢性炎症,会释放细菌毒素和炎性因子,这些东西可以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刺激免疫系统。

结果大脑里的“小清洁工”——神经胶质细胞,就被激活了。这一激活不要紧,它们开始大面积清除所谓的“威胁”,连健康的神经元也一并“清除”掉,久而久之,大脑功能就慢慢“罢工”了。

有一个患者是社区卫生站的退休职工,从年轻时候牙龈就经常出血,自己觉得没什么,刷牙继续用力硬刷,结果中年后牙齿掉了好几颗,嘴里总有炎症。

退休几年后开始记不清自己锁没锁门,买菜的钱也常常落在家。检查发现炎症标志物长期偏高,医生高度怀疑是牙周菌群造成了脑部炎性损伤。

一项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检测到了牙龈卟啉单胞菌的DNA,这是牙周炎中最主要的病菌。也就是说,它们不是停留在嘴巴,而是已经“爬”上了大脑。

别小看这点牙龈炎,有时候真的就是从一颗“烂牙”开始,大脑被悄悄牵着往痴呆的路上走。定期洗牙、治疗牙周病,不光是为了口气清新,更是保护脑子的一种方式。

长期信息灌输

现代人每天被信息“轰炸”,尤其是某些特定行业的人,每天接触的数据、文件、项目报告密密麻麻,表面上是“脑子在高速运转”,但其实那是信息过载,是精神疲劳。

大脑不是硬盘,存东西不可能无限制地塞。大量接收信息却缺乏整理和消化,会让大脑皮层处于一种长期“兴奋后疲惫”的状态,类似电脑过热。

长此以往,大脑皮层的功能会退化,尤其是主管语言和逻辑的前额叶区域。

曾有一名从事IT项目管理的患者,每天处理上百封邮件、协调几十个会议内容,一天到晚手机电脑不离身,连吃饭也在看报表。

刚退休半年,就出现明显注意力下降、反应变慢、语言表达不清晰的情况。医生称,这类职业人群过度信息刺激会损伤认知整合能力,是诱发痴呆的“高危群体”。

一项研究指出,那些每天使用电子屏幕超过8小时的人,表现出前额叶功能退化的概率比常人高出将近3倍。

而信息接收不等于知识积累,大脑真正需要的是“深度加工”,而不是一味接收。

所以说,别再以为“多学点东西没坏处”,如果大脑连休息和整理的时间都没有,那它早晚得“崩”。

你可以学习,但要学会停下来,像我们刷手机、追剧、听播客,其实大多数时候都在制造“认知雾霾”,而不是清晰度。信息多,不一定聪明,反而容易脑乱。

老年痴呆并不是某一天突然来的,也不是非得有家族遗传才会得。真正让人悄悄走向痴呆的,是日复一日里,那些你以为“没什么”的小细节。情绪不疏通、睡觉不健康、牙不看、脑不停歇,这些才是真正让大脑提前“退休”的杀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防痴呆盯四点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李永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合理管理对老年痴呆的影响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25,23(09):87-90.DOI:10.15912/j.issn.1671-8194.2025.09.026.

来源:蒙哥浅谈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