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场面哪像是讨论预制菜,倒像是全网围观一场迟来的算账,毕竟花150块钱人均,吃着可能来自中央厨房的预制菜,任谁心里都得打个结。
9月12号晚上罗永浩的直播间里炸开了锅,10万人同时在线,屏幕上飘过的全是“支持老罗”“西贝退钱”的弹幕。
这场面哪像是讨论预制菜,倒像是全网围观一场迟来的算账,毕竟花150块钱人均,吃着可能来自中央厨房的预制菜,任谁心里都得打个结。
这事的导火索很简单:罗永浩一条微博,说西贝“全是预制菜还死贵,恶心到吐”。
西贝老板贾国龙连夜举着账单反击,赌咒发誓“100%现做”,那架势仿佛老罗欠了他八百万。
可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不是反对预制菜本身,超市里10块钱20个的速冻饺子没人骂,骂的是花88块钱点的“现杀黄河鲤鱼”,端上来却是解冻鱼块的憋屈。
最魔幻的地方在于预制菜的定义,按照2024年六部委的说法,预制菜得是“工业化预加工的预包装菜肴”,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不算在内。
可贾老板大概没料到,消费者眼里的“现做”,是早上菜市场买的新鲜食材现下锅,不是厨师拆包装加热的流水线操作。
这就好比你花了现磨咖啡的钱,结果店家给你冲了杯速溶,还告诉你“这是我们大师傅亲手冲泡的精品速溶”。
餐饮圈的老板们心里门儿清,预制菜是降本增效的法宝,房租涨得比火箭快,人工成本逐年走高,不用预制菜,一道菜出餐慢半小时,翻台率掉一半,老板们喝西北风去?
面对质疑,餐饮圈的洗白话术一套接一套,有老板说“预制菜是科技进步,就像方便面代替手擀面”,这话没毛病,但方便面卖3块,你这预制火锅汤底卖58块还吹非遗工艺,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还有人辩解“中央厨房更安全”,可消费者要的不是安全的借口,是花多少钱就该享受多少价值的公平。
这次西贝事件之所以一边倒,本质上是消费者憋了太久,某连锁火锅店被扒汤底是预制包,38块钱买包冲泡料;网红轻食店把即食鸡胸肉切片摆盘,卖68一份“现煎沙拉”。
这些事攒多了就差个引爆点,罗永浩不过是那个掀桌子的人,毕竟他当年连西门子冰箱都敢较真,对付预制菜刺客自然不在话下。
有意思的是市场的反应,这边西贝还在为“是不是预制菜”吵得不可开交,那边县城小面馆老板拍了段后厨视频火了。
案板上堆着刚揉的面团,锅里煮着现熬的骨汤,配文“我们没名气,就敢说每碗面都是现做的”,评论区全是求地址的。
这说明消费者要的从来不是高科技,就是个实在,你要是明说“这菜是中央厨房做的,省了人工所以便宜5块”,大家未必不买账。
这场风波里最讽刺的是数据对比,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6173亿元,可号称“预制菜第一股”的味知香,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却降了43%。
这说明不是预制菜不行,是玩猫腻的生意做不长久,就像当年大家忍不了“天价大虾”,现在也忍不了“预制菜刺客”,消费者心里那杆秤,比任何行业标准都准。
这种反复恰恰说明,靠小聪明糊弄消费者的时代过去了,移动互联时代,后厨那点事根本藏不住,随便个手机就能拍,随便条微博就能发酵。
说到底这事给整个行业提了个醒,与其抱团护犊子,不如老老实实明码标价。
预制菜不是洪水猛兽,遮遮掩掩才是,要是继续揣着明白装糊涂,把现做当牌坊立着,早晚得被自己立的牌坊砸死。
来源:笔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