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全面提升辖区群众网络安全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态,丹凤县花瓶子镇以网络安全宣传周为契机,多渠道、精准化开展宣传活动,将网络安全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切实守护群众 “钱袋子” 与个人信息安全。
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全面提升辖区群众网络安全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态,丹凤县花瓶子镇以网络安全宣传周为契机,多渠道、精准化开展宣传活动,将网络安全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切实守护群众 “钱袋子” 与个人信息安全。
线上广覆盖:织密 “云宣传” 网络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线上阵地,花瓶子镇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通过镇官方公众号推送《网络安全小常识》《电信诈骗识别指南》等图文内容,搭配通俗易懂的案例解读,让群众轻松掌握 “如何辨别钓鱼链接”“移动支付安全要点” 等知识;利用村社微信群建立“网络安全宣传群”,实时转发反诈短视频、法律法规解读,针对群众疑问及时在线答疑,打破时空限制扩大宣传覆盖面。
同时,该镇政府聚焦“关键人群”,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培训会,面向镇村干部、网格员,重点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核心条款,以及基层工作中 “数据保护”“信息审核” 等实操要点,推动 “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为后续带动群众学习打下基础,进一步营造 “全社会共护网络安全” 的浓厚氛围。
线下精准传:把 “安全课” 送到群众身边
“阿姨,陌生短信里的链接千万别点,这可能是诈骗分子套取您银行卡信息的手段!” 活动中,3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化身“网络安全宣传员”,手持宣传页深入村庄院落、沿街商店、银行柜台、镇中心广场,开展 “面对面” 精准宣讲。
在宣传现场,志愿者通过 “发放资料 + 案例拆解” 的方式,向过往群众普及实用知识:结合近期高发的“冒充电商客服退款”“虚假投资理财” 等诈骗案例,用方言讲解常见套路;重点强调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保护个人隐私”“安全使用移动支付”“识别网络谣言” 等内容,反复叮嘱群众牢记 “不轻信陌生来电、不向陌生人转账、不透露银行卡密码” 的 “三不原则”,守好自己的 “钱袋子”。
此外,志愿者还向群众发放《花瓶子镇2025年第二十届国家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人人有责》科普单页共 50 份,针对 “老年人如何安全使用智能手机”“遇到网络诈骗该怎么报案” 等问题,耐心细致解答,累计接受群众咨询 6 次,确保知识讲解 “听得懂、用得上”。
此次网络安全周宣传活动,不仅让辖区群众对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诈骗防范常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激发了群众参与网络安全建设的主动性 —— 不少村民主动将宣传资料分享给家人,在家族群转发反诈知识,从 “被动学习” 转变为 “主动传播”,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 “网络安全的守护者与践行者”。
下一步,丹凤县花瓶子镇将持续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载体,把网络安全宣传纳入常态化工作,通过定期开展主题宣传、结合重要节点强化提醒、联动公安部门开展案例警示教育等方式,不断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坚决筑牢网络和数据安全屏障,真正营造 “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 的良好氛围,为建设平安花瓶子、文明花瓶子夯实数字安全基础。(白真源)
责编:刘朋涛
编辑:李晴
来源:陕西时代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