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容提要:1984-1986年,老山主峰东南1公里处越军968高地三年内被我四支部队四次出击拔点作战,却又无可奈何,成为被出击次数最多的高地。通过出击作战,我参战部队进攻能力、组织能力得到提高。
内容提要:1984-1986年,老山主峰东南1公里处越军968高地三年内被我四支部队四次出击拔点作战,却又无可奈何,成为被出击次数最多的高地。通过出击作战,我参战部队进攻能力、组织能力得到提高。
一、被我四支参战部队轮流进攻的练兵场
越军968高地,位于我老山主峰东南1公里处,与我前沿警戒阵地1072高地毗连,地势敌低我高,有利于我方进攻。1984年4月28日,驻云南的14军40师118团打下老山主峰后,东南方向的1072高地没有占领。该高地位置重要,是侵占老山的越军营指挥部所在地,原计划由118团一营一连负责穿插到该位置并占领,堵住主峰方向越军后退的主要道路,同时阻击其增援部队,配合团主力二营、三营全歼老山主峰守敌。
但一营的穿插路线与敌提前预设的炮击区不谋而合,总攻打响后,敌迅速还击,二连受损,三连打错方向,主攻1072高地的一连部分队伍被打散,副营长顿景田带领手中仅有的兵力向1072高地强攻,一度攻占表面阵地,终因兵力不足而被迫撤出。
时任一营副营长顿景田
4月29日上午,预备队120团4连、6连协同一营打下1072高地,成为老山主峰的警戒阵地,居高临下,堵住越军反扑主峰的主要通道,并彻底堵住其从该方向反扑的念头,不得不将反扑方向转向东侧的松毛岭和那拉一带,之后乾坤倒转,松毛岭、那拉一带成为主战场,老山方向成为次要战场。
从1072高地向前延伸,经过我方控制的75号高地,就是越军的603、604高地,这两个小高地拱卫着968高地。968高地也成为双方斗争的风向标,只要出击作战,968高地就成为我首选目标之一。
1072|左侧和968|右侧
首战老山的14军40师撤出后,接防的11军32师及外军区轮战部队主要以防御为主,但只有组织部队打进攻,才能全面锻炼部队的攻、防能力。于是每年5-10月雨季过后,旱季到来时,老山主峰方向打进攻的部队自然都瞄准968高地。继11军32师首打968高地之后,1军1师、67军199师、47军139师均打过968高地,于是该高地成为老山战场被出击次数最多的高地。
二、11军32师打出第一个出击战
1984年8月4日,11军正式接手老山防御作战,14军40师撤出阵地休整,由32师对位接防老山。11月底,11军和1军开始分批换班,为防止期间越军反扑,打乱我大规模换防计划,上级决定由32师主动出击968高地,任务落在94团四连身上,并加强兄弟部队两个步兵排及工兵、侦察、喷火、重机枪和82无后坐力炮等力量。
钟云翔排长|左2
11月28日6:40,战斗打响,在副连长赵腾及突击排长钟云翔、见习排长龙渐平带领下,四连仅用79分钟便打下附属的603、604高地及核心的968高地,全歼守敌49人,缴获作战物资一批,己方牺牲1人,负伤5人。该高地不易防御,我军打完后即撤出回到本方阵地,达到了压制敌人反扑的目的,部队悄悄完成全面换防。
原四连突击排长钟云翔
三、1军1师硬碰硬打了第二个歼灭战
1984年12月9日,1军接防时,越军对夺回失守的阵地仍然充满极大自信,虽然在之前的6月11日、7月12日、11月18日发动了三次师团级反扑均被挫败,还在不停排兵布阵,走马换将,计划在1985年春节前后发动第四次团级规模反扑。
上级通过技侦和战场态势观察,判断出对方企图,要求一军做好抗敌大规模反扑的准备。一军做了两手准备,除了稳固防御外,还主动出击打进攻,硬碰硬对上去了。老山方向出击目标被确定为968高地,任务落在一师3团七连身上。
七连连长郑启炳|左
1985年1月15日,以七连3排加强加强火焰喷射器2具、重机枪1挺担任主攻任务,分为主攻班、助攻班和搜索掩护班共44人,向968高地发起进攻。进攻套路如同45天32师进攻时,先取603、604两个附属高地,最后集中攻击968高地。
突击排长杨慧军
9:30,炮火打响,3分钟后,3排发起冲击。在连长郑启炳和突击排长杨慧军指挥下,经过2小时25分钟激战,打下968高地,之后进行清剿,全歼守敌45人,我方牺牲4人,负伤22人。由于当时双方全线处于交战高峰期,敌援军发起一波波反击,战斗持续7个小时,至17:30,我方才全部撤出。
杨慧军
三、67军199师三打968高地仅用25分钟
1985年5月31日,1军完成首批轮战任务,作战指挥权交由济南军区67军,199师596团负责老山主峰方向防御,此后每支部队轮战周期由半年延长为一年。1军虽然防御只有半年,但利用难得的旱季连续打了1.15、2.11、3.8三次出击作战,一举奠定之后双方阵地格局。
至此,越方已累计发动四次团级以上规模反扑,一年时间过去了,进攻行动毫无进展,但并未完全气馁,依然在有声有色地谋划团级反扑,并侦察得知我方67军和1军正在换防,遂决定乘此机会再次发动第五次反扑。
此时雨季已经到来,越军强攻那拉方向211高地并夺占两个哨位,之后大张旗鼓宣传所谓的“大胜”。199师顽强反击,595团、597团连续出动5个建制连上去试图夺回哨位终告失败,不得不放弃强攻转为奇袭,师侦察连17人在9月8日上午仅用16分钟轻松夺回两个哨位。
奇袭夺回哨位的师侦察连副连长原明
199师度过初期的困难后,逐渐站稳脚跟,进入旱季后便谋划主动出击作战了,968高地第三次进入我指挥员视野,三打968高地任务落在596团七连官兵身上。
12月2日,炮火打响,七连在副连长孙兆群、突击排长管恩栋、李乐宝带领下,52人分三个突击队接力攻击603、604、968高地,9:10发起冲击,仅用25分钟便打下968高地,9:56分搜剿结束,10:49撤出战斗,全歼守敌87人,我方牺牲11人。
由于前两次被全歼,越军加强该高地防御力量,由加排级兵力增加到近一个连的兵力,但仍然逃脱不了被全歼的命运。
原七连副连长孙兆群
四、47军139师最后一次打968高地
越军的第五次反扑夺回两个哨位,便大肆宣扬,并在7月19日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反扑,突破口选在松毛岭方向116阵地。
此时前线越军已成强弩之末,该次反扑规模降为营级。虽然攻击仍很猛烈,但没想到该方向6号哨位的战士韦昌进顽强不屈,在身边的战友全部失去战斗力的时候,独自坚守哨位11个小时呼叫炮火阻击,硬是将越军挡住。
至此,自1984年4月28日老山收复战后,越军共发动六次大规模反扑,之后再无信心发动营、团级以上规模冲锋,降到连级以下规模,利用夜间偷袭、骚扰,与我军逐日消耗。
1986年4月30日,47军接替67军作战,此时战场态势已有了很大改观。当年7月,时任越南国家领导人去世,新上任的阮书记谋求改善对华关系,战场呈现逐步降温态势。
47军接防时虽然受到对方骚扰,但规模与之前已不可同日而语,战场烈度下降,但小规模冲突还在持续,于是第一场出击作战便选在968高地,任务由139师416团特功五连执行,行动代号为兰剑_B。
五连连长刘炎祥(左)接旗
1986年10月14日13时,炮火打响,13:35,步兵出击,时任五连连长为刘炎祥,副连长为马权斌,突击排长为祁镇武,五连17分钟攻占968高地,全歼守敌87人。打完就撤,但因之前该高地已被全歼过三次,对方不但增加了兵力,而且预设有针对性反击方案,我方撤出时难度增大,作战持续时间长,17时才撤出阵地,我方共牺牲22人,伤56人。
原五连长刘炎祥
针对如何迅速回撤的问题,防御东山的61师充分吸取五连教训,进行专题专门研究,减少伤亡。正无计可施时,182团三营长狄国平在侦察时意外发现一个足够屯兵的天然山洞,彻底解决了回撤难的问题。10月19日,182团九连仅用37分钟便打下55高地并全歼守敌,快打快撤,官兵一溜躲进山洞防敌炮火拦阻,全队共牺牲6人,回撤时未增加一例伤亡。
马权斌
祁镇武|右
1987年4月30日,北京军区27军接替47军防务。此时,战场态势进一步改观,上级审时度势,未安排27军参战部队进行拔点作战,968高地越军避免了第五次被出击的命运。
作者简介:深耕10年对越作战历史、传播当代优秀军人事迹、分享军事、时政热点解读。忠于史实,文字干净简练流畅。强军路上传递正能量!
来源:家在潢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