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临终前告诫乾隆,子孙绝不能杀此人!乾隆刚继位便下令:杀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8 08:18 1

摘要:雍正当皇帝的时候,有个人特别相信那些流言蜚语,觉得雍正是靠不正当手段当上皇帝的,还偷偷计划着想把雍正从皇位上拉下来。

#百家说史品书季#

雍正皇帝是清朝里最勤劳的一位,他让康乾盛世变得更加辉煌。

尽管雍正一直推行对百姓有利的政策,但老百姓对他还是有很多误会。

这些误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编成了好多谣言,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

雍正当皇帝的时候,有个人特别相信那些流言蜚语,觉得雍正是靠不正当手段当上皇帝的,还偷偷计划着想把雍正从皇位上拉下来。

雍正了解了整件事情后,不但没责怪那个人,还特意告诉后代子孙不要杀他。

可乾隆为啥不听雍正的话,刚当上皇帝就把那个人给杀了呢?

【密谋造反】

雍正六年那会儿,川陕总督是岳钟琪,他老家祖宗是大名鼎鼎的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岳钟琪正是岳飞的第二十一代后人。

岳钟琪地位高、权力大,手里还掌握着不少兵马,加上他这抗金名将后代的身份挺特别,因此有人就觉得,要是能说动岳钟琪一起反对清朝统治,那就有希望了。

九月份那年,岳钟琪收到了一封让人心里直发毛的神秘信,看完信后他吓得不行。

后来一查,才知道这信是一个叫张熙的小伙子送来的。

岳钟琪马上让人把张熙扔进大牢,并且吩咐手下要想尽一切办法,从张熙嘴里套出这件事到底是谁在背后搞的鬼。

这封信列举了雍正的十大过错,说他在兄弟们争夺皇位时,对亲兄弟下手狠毒,还害了自己的老爹康熙,这才坐上了皇位。

信里还骂他当上皇帝后,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沉迷女色,不务正业。

在朝廷里,他分不清好坏人,害死了很多忠臣和勇将。

另外,写这封信的背后主谋还在信里撺掇岳钟琪一块儿造反,让他利用自己掌握的兵权,推翻雍正那个-糊涂-的统治。

写信的人还特意提到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让他效仿祖宗,重新让汉人在中原当家作主,别再跟着金人后代建立的清朝混了。

岳钟琪心里清楚,这封信里的每一条信息,一旦泄露,都会让背后的主谋遭到灭门之灾,甚至牵连到亲朋好友。

要是他没把这事儿处理好,恐怕自己也会被拖下水。

岳钟琪根本没有想要造反,他清楚,只有把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都查清楚,然后老实告诉雍正,自己才能平安度过这次麻烦。

岳钟琪原本打算通过对张熙施加严酷的刑罚,迅速逼问出背后的主谋,可他的手下把能用的狠招都使上了,张熙却依旧咬紧牙关,什么也没透露出来。

于是,岳钟琪想了个新办法,他把张熙从牢房释放,还好好地招待了一番,假装说他们信里的话让自己心动了,打算跟他们联手干一番事业。

同时,岳钟琪让手底下的官员们都换上自己家人或随从的衣服,打算以后在皇帝面前作证,说这只是为了骗骗张熙,他其实并没有真的想造反。

结果,张熙这个官场新手没看出岳钟琪的计谋,还真以为岳钟琪要和他一起造反,就一股脑儿地把事情全说了出来。

【事实真相】

这封信其实是张熙的老师曾静写的。

曾静是个家里没钱但爱读书的人,他年轻时参加了好多次的科举考试,可惜每次都没考上。

老考不中让他觉得自己挺有才华却没被重用。

他无意间翻到了一本吕留良这位书生写的书,里面的内容非常合他的心意。

吕留良的家族在明朝时一直是当官的,明朝结束后,他心里还是深深怀念着明朝。

吕留良非常有名气,但他就是不愿意去考科举。

他心里怨恨清朝,偷偷做了很多反对清朝、想恢复明朝的事情。

为了不给清朝当官,他甚至情愿去当和尚,也不肯接受清朝给的职位。

曾静特别欣赏吕留良那种高傲又有骨气的性格和品德,于是就在背后悄悄找机会,想跟着吕留良的步伐,一起干反清复明的事儿。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吕留良,曾静还派张熙跑到吕留良的老家去搜集更多信息。

张熙在吕留良老家搜集信息的同时,也将路上听到的关于雍正的各种流言蜚语讲给了曾静。

曾静得知雍正被传得满城风雨的坏话后,对清朝的恨意又多了几分,对雍正也更加反感,这让他推翻清朝统治的念头更加坚定了。

曾静心里清楚,自己不过是个文弱书生,既没当官也没兵权,要是想反清复明,那简直是比登天还难的事儿。

商量了好几次后,他们盯上了手握兵权的岳飞后代岳钟琪。

接着,曾静就写了一封信,想说服岳钟琪。

他让张熙找个机会,把这封信送到岳钟琪那里。

了解了事情的全部经过后,岳钟琪就把这事告诉了雍正,还反复跟雍正说自己对朝廷和他忠心耿耿。

雍正接到岳钟琪的消息,马上就下命令,要把跟这事有关的人都抓起来。

雍正认真读了曾静的信,里面列举了说他的十大罪过。

他心里头对这些瞎话很是恼火,但也清楚光生气没用。

想想连曾静这种清贫读书人都听到了这些谣传,可见这谣言传得有多广。

于是,他打定主意,要好好查一查这些谣言到底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曾静坦白后,一五一十地说出了他听到谣言的地方。

接着,官兵们顺着线索查下去,发现谣言原来是一群被贬到岭南的犯人传出来的。

他们路过湖南时,就把谣言带到了这里,而曾静听到这些谣言后,就把它们记了下来。

在康熙皇帝那个时候,他的九个儿子都想当皇帝,争来争去,最后只有雍正当上了。

那些没争到的皇子,后来下场都挺惨的,没有一个有好结果的。

这些皇子的家人和手下大多被赶到外地,他们因为对雍正心怀不满,就在被赶走的路上到处散布关于雍正的假话,败坏他的名声。

【澄清谣言】

雍正一直都想当个好皇帝,从他坐上皇位后就开始勤勤恳恳地治理国家。

可没想到,这次一个传得沸沸扬扬的谣言,硬是把他说成了一个又坏又贪玩的昏君。

雍正了解了事情的真实情况后,就打算跟老百姓们把这些瞎扯的谣言说清楚。

在这些谣言里,雍正觉得最荒唐的一条就是说他是个贪图美色、不管事的皇帝。

他当上皇帝后,只有在过年、冬至和自己生日时才给自己放个小假,其他时候每天都只睡5个小时,忙着处理国家大事,根本不像谣言里说的那样沉迷于吃喝玩乐。

雍正皇帝后宫里的妃子总共才8位,放到现在一夫一妻的社会里看,他的老婆已经算不少了。

但要是跟康熙皇帝的65位妃子比起来,他的后宫可远远称不上是美女如云,更谈不上是沉迷于女色了。

雍正皇帝在位13年,是清朝批奏折最多的皇上。

他每天至少要写两千多字的评语,差不多天天都要批改9本以上的奏章。

这十多年下来,他总共看过的奏折有四万多本呢。

按常理法律来讲,曾静和张熙干的事儿,足够让他们掉脑袋,甚至牵连全家。

但雍正觉得,光杀曾静和张熙不是长久之计,民间的流言蜚语不会因为他俩死了就停,说不定还会传得更邪乎。

结果,雍正非但没杀曾静和张熙,还一一向他们解释了那些是谣言,甚至对天起誓证明自己的清白,说他们做的事太荒唐了。

雍正也没下令对曾静用私刑,反倒吩咐人要好好对待他们,衣食住行上都不亏待。

但吕留良可没曾静和张熙那么走运,他死了十多年后,雍正皇帝下令挖开他的坟墓,毁坏他的尸体。

而且,跟吕留良有关系的人也都遭了殃,有的被流放他乡,有的被杀了头,还有的人死了都不得安宁,尸体被鞭打。

雍正常叫曾静看他亲手批的奏章和下的圣旨,好让曾静知道他不是个糊涂不管事的皇上,而是个爱干政事的皇帝。

雍正还派了好多大臣去跟曾静讲雍正怎么关心百姓,像爱自己孩子一样,想扭转曾静对他的坏看法。

这件事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曾静案-,但雍正皇帝没有刻意隐瞒,反而让人把这事整理成了一本书,书名叫《大义觉迷录》。

这本书清楚地讲了曾静和张熙两人怎样被谣言误导,还写了他们怎样写信撺掇岳钟琪起兵造反,之后又怎样明白了谣言是假的,包括雍正皇帝对此事的澄清等等。

这本书总共有大约十万多字,里面还收录了曾静和张熙两人的陈述,以及雍正皇帝自己对这事下的命令。

为了澄清那些损害他形象的流言,雍正还让人印了很多本《大义觉迷录》,广发给民间的老百姓。

而且,雍正还让曾静和张熙这对师徒到全国各地去,跟老百姓们面对面讲清楚事情真相。

雍正觉得,硬堵不如巧疏,要是强行不让老百姓们议论,说不定会激起更大的反感,倒不如让这两个人自己出来,把那些荒唐的谣言说个明白。

可雍正没想到的是,他本想辟谣,但曾静师徒到处传播澄清的消息,加上《大义觉迷录》的发行,谣言没止住,反而传得更广了,让老百姓对雍正的误会更深,更多人信了谣言。

尽管这件事的发展让雍正感到意外,但他并没有因此怪罪曾静和张熙这对师徒。

相反,他更担心的是,自己去世后,后代子孙可能会对曾静师徒下狠手。

所以,雍正临终之际,反复叮嘱乾隆,千万别伤害曾静他们。

【曾静结局】

曾静原本就是个在乡下教书的普通人,雍正没杀他,既不是因为他学生一大堆,也不是因为他特别有学问,其实是因为曾静这人胆子特别小,事情刚有点风声,他被抓起来没多久,就吓得全都招了。

雍正皇帝决定大度宽容,不追究曾静谋反的大过错,还热情款待了他。

这是因为曾静的事情发生在雍正刚当上皇帝那会儿,那时候他正努力想让汉人和满人和睦相处。

雍正可不想因为这事儿让汉人和满人之间产生隔阂,更不愿让它越闹越大。

此外,雍正皇帝那时候大力推广儒家思想。

从曾静被捕后的表现就能看出,他根本不是能成大事的人,对雍正的统治构不成威胁。

所以,雍正觉得,与其杀掉曾静和张熙,让大家觉得他残暴,还不如学学儒家圣人,用德行来感化人,给自己立个仁爱、为民的好君王形象。

这些事儿最终让雍正对曾静和张熙手下留情,他快不行的时候还一直惦记着他们,怕乾隆在他走后会对曾静师徒俩不利。

但雍正没想到的是,他刚咽气没多久,乾隆就立马下令把曾静和张熙给杀了。

因为《大义觉迷录》在老百姓中间传开,那些诋毁雍正的假话不仅没有因为雍正的宽容政策而消停,反而因为曾静和张熙全国各地去解释澄清,让这些假话越传越多。

哪怕乾隆当了皇帝,这些假话还是满天飞。

为了把这些风言风语压下去,乾隆就用了和雍正完全不一样的办法。

因此,乾隆采取了严厉的手段,他下令不让曾静和张熙再到全国各地去说明情况,同时也停止了《大义觉迷录》的出版,还把已经印出来和分给老百姓的那些书都给销毁了。

同时,老百姓不能议论这个案子,也不能说雍正的坏话。

谁要是私下里传这些话,就会被抓起来坐牢。

另外,乾隆没听雍正的话,他当上皇帝时,清朝在中原的统治已经稳如泰山。

那时候,汉人和满人相处得很融洽,乾隆就以曾静和张熙图谋造反的罪名,下令把他们处死了。

雍正和乾隆处理曾静事件时,都想止住外面的流言。

但他们用的方法完全相反,雍正心慈手软,结果流言反而传得更凶了;乾隆则下手严厉,流言就慢慢没了。

这事儿后来也随着曾静和张熙被杀,《大义觉迷录》被毁掉,而逐渐被历史遗忘。

来源:大婷聊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