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吃香的3大师范类专业,中小学需求量大,师范生在县城吃香喝辣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7 23:30 1

摘要:在北京海淀区某重点中学的招聘现场,数学系毕业生排着百米长队交简历的场景,已经成为每年秋招的固定画面。北师大数学系的小王拿着五份获奖证书,硬是挤不进前三十人的面试名单。而在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的校招会上,同专业的小李刚投完简历,就被三个县城中学当场签走了三方协议。这

在北京海淀区某重点中学的招聘现场,数学系毕业生排着百米长队交简历的场景,已经成为每年秋招的固定画面。北师大数学系的小王拿着五份获奖证书,硬是挤不进前三十人的面试名单。而在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的校招会上,同专业的小李刚投完简历,就被三个县城中学当场签走了三方协议。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就业景象,正在师范类专业持续上演。

数学系学生捧着金饭碗发愁的现象,暴露了教师行业的隐秘规则。北师大、华东师大这些头部院校的毕业生,往往扎堆竞争北上广深的重点中学岗位,而曲阜师范、江西师范的毕业生,早早就被三四线城市的教育局预定。重庆某区教育局的人事科长私下透露,他们连续三年没招到北师大毕业生,反倒是重庆师范的学生每年都能招满二十个编制。这种就业选择的地域差异,让"师范热"呈现出明显的冷热不均。

英语专业的故事更让人哭笑不得。南京某国际学校的招聘会上,海归硕士和北师大学子争得头破血流,广西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小陈却在中越边境的县城中学,拿着每月八百元的边疆补贴过得滋润。湖南某地教育局干部直言,他们给英语老师开出的安家费已经涨到八万,还是年年招不满人。那些挤破头想进一线城市重点校的毕业生不知道,在湘西大山里的乡镇中学,英语老师能分到三室一厅的教师公寓。

物理系的就业市场则像个精明的商人。东北师范大学的毕业生老张,在哈尔滨重点中学领着五千月薪,每天要教三个班的物理课。而辽宁师范大学的小刘在云南某州中学,工资虽然只有三千八,但每周只要上十节课,课余时间还能搞直播科普赚外快。更戏剧性的是,某物理培训机构老板坦言,他们开价月薪两万都挖不到华东师大的毕业生,因为这些学生宁可等着考上海郊区的教师编。

看着这些魔幻现实,我倒觉得教师行业的供需错配早就该被正视。当所有名校生都往一线城市挤,三四线城市的讲台就永远缺人。我表姐在河南某县中学教英语,她们学校十个英语老师里有六个是合同制,年年都在等编制指标。而那些挤不进海淀区重点校的北师大学子,宁愿在培训机构当临时工也不愿下乡,这种心态实在让人看不懂。

说到AI对英语老师的冲击,我倒觉得是危言耸听。去年回老家,看见县中的孩子们跟着智能音箱读英语,发音是标准了,但根本不懂怎么组织句子。我邻居家孩子花三千块买的AI课,最后还得找大学生家教补基础。机器永远教不会学生怎么用英语吵架,怎么在作文里抖机灵,这些活还得真人老师来干。那些担心被取代的英语系学生,不如多练练怎么把语法讲得比抖音网红还有趣。

关于物理老师的待遇问题,我专门问过当教育局长的远房舅舅。他说现在各地搞的"县中振兴计划",给物理老师的安家费比语文老师高三成。在贵州某个刚脱贫的县,物理老师能直接入住人才公寓,配偶还能安排工作。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毕业生觉得县城生活太无聊。要我说啊,现在的年轻人既想要体制内的稳定,又想要大城市的繁华,这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最后说说专业选择这个老话题。我堂弟今年高考非要报北师大的数学系,全家人都劝他考虑省属师范,结果现在每天在昌平新校区哭诉竞争压力大。反观我高中同桌,当年去了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现在在老家市重点带竞赛班,房子车子早就置办齐全。所以说啊,选师范专业不能光看学校牌子,得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样的生活。那些挤破头往名校钻的年轻人也该明白,教书育人的成就感,从来就不分北上广还是县城。

来源:汇文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