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以来,宜春市按照中央政法委、省委政法委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2023年,宜春市全覆盖建成运行县级综治中心;2024年,宜春市全覆盖推进乡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
2021年以来,宜春市按照中央政法委、省委政法委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2023年,宜春市全覆盖建成运行县级综治中心;2024年,宜春市全覆盖推进乡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
宜春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改革成果显著。3月29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推出重磅报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其中点赞了宜春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成效。
3月29日至30日,中央政法委召开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宜春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李晓楚以“只进一扇门 解纷万家事”为题,就宜春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经验交流发言。
宜春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是如何实施并取得实效的?本报从市、县、乡、督办四个方面进行解读。
建强市级统筹组织协同“指挥部”
宜春市综治中心重在统筹协调,宜春市委出台《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只进一扇门、解纷万家事”改革实施意见》,着眼破解部门“物理隔离”,通过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引导群众“有纠纷找中心”。
市、县、乡三级党委书记挂帅推进,县级党委政法委书记、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分别担任县、乡两级综治中心主任,工作成效纳入党委政府督查。
强化法治保障,指导各地制定了县、乡两级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化解和访调对接、警调对接、诉调对接等“路线图”,加强调解制度机制顶层设计,在法治轨道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强化科技赋能,研发应用“宜春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跨部门协同平台”(以下简称ODR系统)。纵向上,对接江西省社会治理现代化大数据平台,贯通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或综治平台),作为全市受理群众诉求的统一入口;横向上,打通汇集12345服务便民热线、110报警服务台、数字信访、诉讼服务、行政复议、劳动争议、仲裁等平台,全量掌握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风险数据。
目前ODR系统上线2年,汇集了30.49万余件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数据,可以从时间、地域、来源、类型、风险等级进行“五维分析”,研判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趋向性问题,指导基层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筑牢县级防范化解风险“终结地”
宜春市将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矛盾纠纷形势,按照“路线图”,健全功能分区,完善工作流程,让群众“带着问题进门,带着满意出门”。
在整合资源力量上,该市将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劳动争议仲裁、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等集成为“一中心”,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信访等部门成建制入驻。
县级中心根据矛盾纠纷形势,按照“高频事项常驻、低频轮驻”原则推动有关部门入驻,未入驻部门“中心吹哨”随叫随到,防止入驻部门“只坐班、不解题”。目前,全市10个县级综治中心常驻部门平均为12个、常驻人员70人左右。
在规范运行机制上,该市完善群众诉求登记、受理、转办、办理等工作规范,根据入驻部门、入驻人员“三定”职责,按照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法律监督制定化解矛盾纠纷“路线图”,让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
在提升化解能力上,各县级综治中心联合司法行政机关,在全市依法规范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3033个,选聘12660名人民调解员。其中,司法部、省司法厅、市司法局认定的一级、二级、三级人民调解员共有3572名,占28.2%。推动市、县两级负有行政调解职能的单位全覆盖规范成立行政调解委员会442个,指导推动交通运输、物业管理、家庭婚恋、邻里关系等矛盾纠纷高发多发领域,以及锂电新能源等重点产业的行业主管部门依法组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144个,行专调解队伍共吸纳各行业领域专业人才、律师等人员1400多名。2024年,入驻中心的行政调解单位及行专调解组织共化解相关矛盾纠纷3471起,接办协办行政复议案件753起,实质化解699起,成功率92.8%,有效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矛盾风险实质化解乡级“主阵地”
宜春市乡级综治中心按照“3+N”模式整合力量实体运行,其中,平安法治办、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3个机构常驻中心,各地按需将应急管理、综合执法、社会心理咨询服务等“N”个力量整合进中心。
建立周例会、月研判等制度,加强访调、警调、诉调对接联动,推动乡级信访工作联席会与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机制深度融合,形成合力抓好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风险排查化解。依托综治中心,该市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重点人群管理服务。
全市有“母舅调解室”“刘钦牛调解室”等47个基层品牌调解室入驻中心,实质化解矛盾纠纷约7000起,让群众愿意来、方便来综治中心化解矛盾纠纷,解开心结、消除怨气,切实发挥乡级中心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主阵地”作用,并推动村(社区)、网格做好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风险隐患排查发现、上报、预警、化解,定期走访重点人员等任务,筑牢“第一道防线”。
各地乡级综治中心注重对接县级中心、联动村(社区)和网格,推动资源力量下沉,调解队伍进村入户,向村(社区)、网格赋能,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加强督办防止矛盾纠纷上行外溢
为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各综治中心制定受理清单目录,根据群众的不同诉求,按照矛盾纠纷、诉讼、其他事项等3大类进行分类,确保分清性质、明确管辖,精准分流转送。
各综治中心通过信息平台“一案一码”,形成“接单、派单、管单、评单”全程跟踪督办、闭环管理,走通“路线图”,让办理进程全程“可视、可查、可督”。
建立提级督办、协同联动等20余项机制。各综合中心定期会商研判,推动办理部门实质性解决问题,对逾期未解决的矛盾纠纷实行“四级分色”预警管理,督促落实属地、部门化解稳控责任。
据了解,2024年各综治中心共受理矛盾纠纷13.7万起,已办结13.3万起。其中,通过调解和解9.9万起,占74.92%;仲裁化解3060起,占2.3%;行政裁决化解180起,占0.14%;行政复议化解1589起,占1.2%;信访行政三级办理3382起,占2.55%;诉讼办结25077起,占18.88%起;法律监督办理18起,占0.01%。
来源:宜春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