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岛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党委立足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打造“行走的红色课堂”党建品牌。学院以“荧光海”党员宣讲团为主体力量,通过创新组织生活方式和党员教育形式,打破传统党建工作的时空限制,让基层党建真正“活起来”“实起来”。这一
青岛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党委立足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打造“行走的红色课堂”党建品牌。学院以“荧光海”党员宣讲团为主体力量,通过创新组织生活方式和党员教育形式,打破传统党建工作的时空限制,让基层党建真正“活起来”“实起来”。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丰富了党员教育的内涵和形式,更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创新机制:构建“1+3+N”党建格局,打造“行走党课”品牌
青岛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党委紧扣新时代党建要求,创新打造“行走的红色课堂”品牌,以“荧光海”党员宣讲团为核心载体,推动组织生活从“说教式”向“体验式”转变。通过构建“1+3+N”立体化党建机制:“1”指宣讲团作为核心平台,“3”即党员、党课、资源“三个行走”路径,“N”为多支专业化宣讲分队,实现红色教育广泛覆盖、深度融合。目前已组建15支宣讲分队,成员200余名,开展活动超百场,有效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
实践路径:沉浸体验与移动课堂相结合,提升组织生活质效
学院突破传统教育形式,将“三会一课”移至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系列“移动党课”。如在焦裕禄纪念馆举办“学习公仆精神”组织生活会,在遵义会议旧址开展“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通过“参观+讲解+体验”沉浸学习,增强党性教育感染力。同时,建立活动提前踩点、专家指导、效果评估等机制,确保学习入脑入心。实施以来,组织生活到会率由75%升至98%,党员满意度超95%,真正实现组织生活“活起来”“实起来”。
育人成效:强化队伍与融媒体传播,拓展红色教育影响力
学院通过“五关”培养、“三联动”工作法和“三统一”宣讲模式,系统提升宣讲队伍素质;借助“党建+文艺”“党建+阵地”“党建+活动”融媒体策略,扩大红色文化传播效力。宣讲团自2023年成立以来,两次入选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获多项省级以上荣誉;开展跨省党建联建20余场,覆盖群众超2万人次;制作微党课视频20余期,播放量超3万,多部作品被省级媒体转载,形成良好社会反响和品牌效应。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