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支船队到一条花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5 16:36 1

摘要:4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吉隆坡,应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邀请,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中国同马来西亚是千年结好的邻居、以心相交的朋友、合作共赢的伙伴。”习近平主席如此评价两国间的深厚友谊。

4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吉隆坡,应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邀请,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中国同马来西亚是千年结好的邻居、以心相交的朋友、合作共赢的伙伴。”习近平主席如此评价两国间的深厚友谊。

一个月后,5月11日至14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宁率云南省友好代表团访问马来西亚,深入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主席访问马来西亚重要成果,务实开展高层会晤、文旅推介、经贸洽谈、人文交流等系列活动,深化滇马友谊,拓展各领域交流合作,服务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

王宁拜会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议长佐哈里。

这段“切水不断”的传统友谊,可以从600多年前的一支船队讲起。

一支船队:和平交往的文明印记

1405年至1433年,郑和奉命率领庞大船队先后七次出使西洋。其中,至少有五次到访马六甲,将中国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这里,使马六甲成为繁荣一时的国际贸易中心。

中国艺术家钟开天创作的《郑和下西洋》500米长卷中国画局部 供图

据明朝宫廷杂剧《奉天命三宝下西洋》所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和番”和“取宝”。意即与各国和平交流交往,进行贸易活动。据马来西亚史书《马来纪年》记载,来到马六甲后,郑和还组织当地军民修筑古城墙,修建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制订一整套警卫制度。既扫除了城内的不安定因素,也利于都城保卫。

马六甲安定的局面,吸引了各方商贾前来交易。据史料记载,在当时的马六甲,印度和阿拉伯商人带来了欧洲、波斯湾地区和印度的商品,郑和船队带来了中国的茶叶、瓷器和丝绸,马来群岛的商人带来了各种香料土产……

马六甲完成了神奇的蝶变,从“旧不称国”“人多以渔为业”的渔村,变成被称作“诸番之会”“海上小都会”的亚洲商业贸易中心。

马六甲至今仍保留三保庙、三宝井等历史遗迹,成为两国“共享记忆”的象征。这种以商贸为纽带、以文明对话为内核的交往模式,奠定了两国“不称霸、不殖民”的友好基调。

图为仿古福船“福宁号”停泊在马六甲海峡进行交流活动。 中新社记者 陈悦 摄

另据马六甲峇峇娘惹博物馆相关资料介绍,郑和船队回朝时,每次都有部分随从留下,与当地女子通婚,生下的男性后代称为“峇峇”,女性则称为“娘惹”。后来陆续下南洋的华人和东南亚当地人通婚的后代,也有此称呼。“峇峇娘惹”文化,既保留华夏传统,又融入当地文化,在所在国落地生根,已然成为一道文明互鉴、多元包容的独特风景。

图为马来西亚娘惹展示特色服饰。陈悦 摄

云南作为郑和的故乡,由此与马来西亚结下跨越时空的友谊纽带,明代史料中“满剌加国”的记载,成为滇马友好最早的“航海日志”。

一条花路:共享合作的芬芳

截至2024年,云南花卉种植面积达195万亩,鲜切花产量206亿枝。昆明斗南花卉市场作为亚洲最大鲜切花交易中心,年交易量超140亿枝,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6年落户于斗南的昆明花易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花卉互联网销售平台公司,该公司国际贸易专员刘天浩与国际客户沟通频繁,其中不乏马来西亚客户。“对比以前从荷兰那边买花的价格和物流条件,这位马来西亚客户从2024年10月开始从云南进口鲜花,并反馈说云南鲜花质量好、价格便宜、物流也比较方便。”

事实确实如此。昆明至吉隆坡航线已实现云南鲜花“当日采摘、次日上架”,全程冷链温控2-4℃,海关通过“7×24小时预约查验+视频监管”,将鲜花产品的通关时间压缩至6小时内。清晨,一枝玫瑰从昆明斗南发出,当晚即可抵达吉隆坡的花店。

马来西亚布城的DIMSUSU烘焙店以云南玫瑰花为原料,推出玫瑰鲜花酥塔、玫瑰麻薯蛋黄酥等50余款中式点心,2024年2月开业后迅速成为当地网红打卡点。其门店外的玫瑰花墙吸引大量消费者拍照分享,带动销售额持续增长。

DIMSUSU店外一整面玫瑰花墙成为网友的打卡点。供图

云南鲜花浪漫了马来西亚民众的生活,马来西亚的娘惹风味餐厅也丰富了昆明的美食地图。

娘惹靛蓝风格店面、复古彩色花纹墙砖、墙壁彩绘热带绿植、装饰摆件是娘惹木质漆盒……走进坐落在昆明翠湖边的臻味南洋茶餐厅,让人仿佛置身马来西亚马六甲或槟城的华人餐厅。“娘惹风味融合了中国广东菜、福建菜,以及马来西亚料理和印度咖喱的口味。”臻味南洋茶餐厅老板、马来西亚华人赵国樑说。

开在昆明翠湖边的娘惹风味餐厅。中新社记者 缪超 摄

位于昆明书林街的顺囍南洋餐厅,老板申恭如十年前从昆明到马来西亚泰莱大学学习酒店和餐饮管理。申恭如说,娘惹风味在昆明有其生存的土壤。“昆明是郑和故里,娘惹风味背后的故事吸引当地人;昆明有众多东南亚客商和留学生,偏爱东南亚口味的娘惹菜;近年来越来越多昆明人到马来西亚旅游,接触并爱上包括娘惹菜在内的马来美食。”

申恭如烹饪的“娘惹风味”美食。(受访者供图)

郑和为媒 滇马合作互利友好

六百多年前,郑和船队带着中国的茶叶、瓷器和丝绸到访马六甲。

六百多年后的今天,产自中国云南的鲜花、茶叶等深受马来西亚民众喜爱,同时来自马来西亚的娘惹风味花落昆明,成为云南人了解马来西亚文化的一扇窗户。

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下,特别是以2024年中马建交50周年暨“中马友好年”为契机,滇马交往呈现良好态势。

互访密切——双方搭建了马来西亚·中国(云南)高等教育对话会、马来西亚与丽江旅游对话会、马来西亚—云南贸易投资对话会等平台,持续拉紧各领域合作纽带。云南省与沙捞越州、昆明市与古晋南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与古晋北市建立了友好省、市关系,以友城为纽带,滇马地方间友好交往日益紧密。

第三届马来西亚文化美食节在中国昆明举办,马来西亚驻昆明总领事法依萨表演拉茶。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交通便利——云南与马来西亚之间开通了昆明至吉隆坡、昆明至槟城、昆明至沙巴、昆明至新山(士乃)、大理至吉隆坡等航线。中老铁路持续赋能双方互联互通,“中老泰马”全铁快速货运班列助力运输效率提升,为经贸合作创造了更多条件。

投资升级——截至2025年1月,云南在马来西亚设立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3家,涵盖批发零售、建筑业、农林牧渔业等领域;马来西亚在滇设立94家外资企业,投资领域涉及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云南花卉、咖啡等特色产品销往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榴莲通过中国—南亚博览会等平台扩大中国市场。

文旅互动——滇马旅游资源互补,长期以来保持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云南文化艺术团多次赴马演出,邀请当地民众共同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随着免签等利好政策实施,越来越多云南人走进马来西亚旅游,马来西亚也成为云南重要的海外游客客源国,双方举办的文旅主题推广交流活动为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合作搭建平台。

民间交往频繁——马来西亚沙捞越州“丝路友好书屋”项目为当地民众了解中国开辟了更多渠道;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院校与马来西亚高校开展全方位校际合作。依托郑和文化符号,云南省郑和研究会等机构致力于讲好郑和故事,双方青少年互访交流活动有声有色,为增进友谊注入了青春力量。

来源:蒙自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