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友人约我周末去品他的“习府”酒,我说,七月份以后。他奇怪,问我约个饭为什么还要提前一个半月时间预约。我说,不好意思,退休后,培训工作比较忙,六月底以前的日程全排满了。
友人约我周末去品他的“习府”酒,我说,七月份以后。他奇怪,问我约个饭为什么还要提前一个半月时间预约。我说,不好意思,退休后,培训工作比较忙,六月底以前的日程全排满了。
坦白地说,我是乐于去品酒的。品酒不同于应酬场合的喝酒,更不同酗酒。品酒是一项高雅的文化活动,就像独自欣赏一部文艺作品,你既可以把它放在某一个特定历史的背景下去解构,也可以深入其间,自己在场。酒在中国,绝不是简简单单的饮品,它更是一种文化的媒介——它串联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关系既是一种场域,也是一种联系,一旦你在场,酒本身就退隐了,人成了主体。
退休后,我确实很忙。五一长假之后,我已经做了两场培训,昨天中午才回到成都,晚上接待从家乡来的表哥。严格地讲,是我堂兄厚松君的表哥。虽然他不是我严格意义上的表哥,但是,我们是儿时的伙伴,还是小学到初中的同学。昨天晚上,我又破戒喝了一两我珍藏了十多年的泸州老窖。最近我老破戒,我都有点讨厌自己了——对于喝酒,我的立场太不坚定了。所以,我特别佩服那些说戒烟就戒烟的人。我不行,我的身上埋满着地雷,随时被谁点着了一根引线,我就会自我爆雷,暗自燃烧。
因为明天要去湖南旅行,今天就更忙。这次旅行是我发起的。一月前,约了大学时代四位室友去张家界和凤凰古城去旅游。其实,我们都去过张家界。所以,这次旅行既不是为了故地重游,更不是旅游。怎么说呢?就是几位老同学相聚,张家界和凤凰古城只是背景。
上午,整理5月11日写的《深圳会友记》;给5月份已经培训的两个单位发培训课件;想起昨天收到一笔出乎意料的稿费,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
人生常有惊喜——2013年出版的《火力发电厂作业风险辨识与控制手册》最近又重印了。这已经是出版后的第二次重印,没想到的是还有1万的稿费!又可以去苍蝇馆子里吃好吃的了。
1996年出版的《电站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也是多次重印。只是每次重印的稿费不多,我都让出版社责任编辑拿去打牙祭了。
还有几本专业书,我希望出版社也能重印,这样的话,我可以常收获惊喜,也可以常下馆子。
上午还看了一会儿张英先生的《文学仍然在场》。哎,又是文学!文学不仅孕育了作家的文学梦想和精神故乡,也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谁能离得开文学呢?
因为看书,差点忘了做饭。因为看书,我只是简简单单吃了一顿午餐。
午饭后小憩,起床后,熨衣服。今天熨了不少的衣服,五一长假以及到深圳期间穿的衬衣就有七八件。边熨衣服,我边听张英先生的《文学仍然在场》。
张英问:今年有很热的一种现象是“AI写作”。作为写作者,你怎么看AI机器人写作?
张炜答:人类能够干好,而AI不能的,“诗”算一类。以诗为核心的文学,可能是人类所面临的最困难的工作,AI是无法帮忙的。
我认为,至少目前,AI是无法做到在场的。而在场,对于一个文艺创作者,这就涉及更多形而上的东西了。
熨完衣服,又是整理旅行的衣物及其他物品。然后,又和六月份计划培训的两家单位确定具体的培训时间。
关于培训,我想多说两句。我做培训,并不像有些专家那样坐在讲台上像领导做报告一样,不管下面的听众是否在听,他讲他的,讲完算事。我讲安全管理,也会把个体的人即生产经营单位的干部职工纳入文化的视野进行对话。比如,讲反习惯性违章时,我会把习惯性违章的顽固性纳入文化的视域去解构,让人们明白习惯性违章根深蒂固的深层原因。所以,我对培训工作是格外用心的。
还有一点,说出来可能很多人不太相信——我把培训当作一场布施——我把培训当作一场思想的启蒙——我借培训,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去敬畏生命。因为只有从思想深处有对生命的起码的敬畏,“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才成为可能。
好了,不说了,到阳台上抽烟去。
今天晚上不喝酒。
来源:扁嘴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