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二楼的楼梯,两旁都加装了扶手,方便高博和父亲上楼。楼上两间房,一间是父母亲的,一间是高博的。在高博的房间里,有一张窄窄的单人床、一个简易的床头吊柜,与这简易形成对比的是成套的架子鼓和音响设备,占据了四分之一的空间。床边还有两本厚厚的盲文书——余秋雨先生的《泥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竺佳怡 翁利鹏
摄影记者 肖颢
4月份即将迎来世界读书日。在广大的读者群体中,有一个特别的群体是盲人。盲人是怎样阅读的?盲文图书是什么样子的?盲人读者在阅读中收获了什么?
4月8日,在武汉硚口区一住宅楼,极目新闻记者进入了37岁盲人青年高博的阅读世界。
与音乐和书籍为伴,他的房间里装着的是“精神世界”
高博与父母亲一起,居住在一处几十平方米的LOFT房子里。一楼摆放的是沙发和电视,曾经中过风的父亲,平常喜欢在这里看看电视。
上二楼的楼梯,两旁都加装了扶手,方便高博和父亲上楼。楼上两间房,一间是父母亲的,一间是高博的。在高博的房间里,有一张窄窄的单人床、一个简易的床头吊柜,与这简易形成对比的是成套的架子鼓和音响设备,占据了四分之一的空间。床边还有两本厚厚的盲文书——余秋雨先生的《泥步修行》,这是高博近期正在“阅读”的书。
说是“阅读”,其实是“摸读”。当五指划过书页,盲文的凸凹点,便激活了脑中的记忆,高博时而大声、时而小声地读出书中的内容来,“什么是修行?下定义是容易的,但做起来很难呐,难就难在很多人一上来就走偏了……修行的关键不在于吸取,而在于排除……”
盲文书《泥步修行》上印有中国盲文出版社、国家彩票公益金资助的字样,侧面还贴有图书馆的借阅码。高博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这还是上次湖北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给我快递送书到家的咧。”
一般情况下,每次借书,高博的父亲会开车送他和妈妈一起去园博园坐地铁7号线,到了湖北省图书馆,一进门右手边就是盲文馆,回来的时候,他通常会借两套书,三个月到期之后,再去“换书”,有时候湖北省图书馆工作人员也会给他寄书到家。
他时不时爱开个小玩笑,时而又展示出思辨的理性
“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我是盲人读书爱好者高博,现在跟广大读者朋友们分享一下我最近阅读的好书。”采访过程中,高博时不时俏皮一下,或“变声”为主持人,用浓浓的播音腔回答记者的提问,或是粤语腔,或是湖北各地方言,来个小玩笑。在谈到最近读到的好书时,除了余秋雨的《泥步修行》,他还向记者推荐了蔡崇达的《皮囊》。
“这本书中描述的就是生活的本质。蔡崇达写到了他的家人、朋友,书里讲家庭观念,讲生离死别,讲得很直接,读来很戳心。”高博说,“蔡崇达写的母亲的倔强,父亲的辛劳付出导致中风,都戳到了我。因为我爸爸也中风过。”时隔十多年,高博仍然记得得知父亲中风的日期,“2008年9月9日,我妈妈突然回家来收拾衣物,被我发现了,妈妈说爸爸情况有点特别,我到了医院,知道具体情况后,无法抑制情绪,浑身发抖。”“书里,蔡崇达写到了母亲的坚韧,也不由得让我联想到了自己的母亲。这么多年如一日,她耐心地照顾家庭,照顾我和父亲。我真的能够深切感受到,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伟大。”“书中还写到了他的大学室友厚朴,不会唱歌却偏要唱歌,他这种执着,别人或许不能理解,但同为音乐狂热者的我,很理解他。”
“读书能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读书不能改变生活,但是能够改变态度。”高博回答记者说,“我从阅读中感悟到别人的人生,也给我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的震撼体验。从读书中,我更明白了多维度思考的重要性,变得更能容人了。”
摸读书籍也有“卡壳”的时候,来点音乐更嗨
记者看到,小红书上也不乏盲人读者分享读书的视频,有读者总结了盲人读书的几种方式:摸读纸质书,听书,以及一部分视障者可以通过放大器的辅助来看书。
高博因为出生时颅内出血导致视神经萎缩,那时候还有一些光感,因为2017年、2018年在网上做直播,太过劳累,加剧了视力损伤,现在完全看不见了。他用不了放大器,只能听书或者摸读。
高博说,相比听书,他还是喜欢摸读纸质书。“因为听书,不容易专注。摸读,边读边思考,读得更深入。”摸读书籍,也有苦恼的时候。高博说,《泥步修行》中也有“摸不懂”的地方,“盲文摸读的是拼音,而不是具体的字,所以书中较深的内容,比如讲到与佛教、经文有关的内容时,我就举棋不定,卡壳了。”
遇到这种时候,他会放下来,等有机会了再请教朋友,好在他还有另一个“灵魂伴侣”——音乐。
“昨天湖北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给我打了两次电话,邀请我参加光明阅读活动,我答应了去做表演嘉宾,打架子鼓。”讲到这里,高博忍不住要在房间里来一段solo表演了。表演开始前,他先从手机上导出QQ音乐,然后将手机与音箱连接,反复调试架子鼓,待到一切设备完美衔接,房间内回荡起激昂的鼓点和音乐声,高博的身体跟着节奏律动。这时,他不再是盲人了。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