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增加人口,想出了一个“妙招”,宫女和光棍都高兴坏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5 14:21 1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说起唐太宗李世民,不光打仗有一套,治国也有自己的“怪”点子。

为了增加人口,他居然想出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办法,一下子让宫里的宫女和外面的光棍都乐开了花。

这个“妙招”到底是什么,能同时满足两边的人?背后还有哪些小心思?

杨广折腾,人口锐减

要说唐朝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就不得不提李世民。这位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的皇帝,在位期间干了不少大事。

但你可能不知道,李世民刚当上皇帝时,面临的最大问题竟然是人口严重不足。

隋朝末年,人口从鼎盛时期的900万户(大约4600万人)急剧下降到了200万户(大约1000万人)。

这下降的速度,简直让人瞠目结舌。人口为啥会少这么多?罪魁祸首就是隋炀帝杨广。

杨广这人好大喜功,当了皇帝后没几年就开始大兴土木。他先是命人开凿大运河,征调了数百万民夫,这些人在恶劣的环境下干活,死亡率高得吓人。

接着,他又看中了洛阳的地理位置,决定在那里修建东都,又征调了200万民夫。

最要命的是,他还三次出兵征讨高句丽(今天的朝鲜半岛北部),每次出动军队加后勤人员都达到数十万,前后加起来,光这几场仗就死了上百万人。

杨广这一顿折腾,直接导致人口锐减。老百姓忍无可忍,最后揭竿而起,隋朝就这样灭亡了。

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抓住机会建立了唐朝,但他并不是个有远见的皇帝。

真正有治国才能的是他的儿子李世民。李世民从小就不受父亲喜爱,但他有勇有谋,在“玄武门之变”后,成功登上皇位。

当上皇帝后,李世民才发现国家情况比想象中还要糟糕。人口少了,意味着耕地无人耕种,税收减少,军队也难以扩充。

这样下去,刚建立不久的唐朝很可能会重蹈隋朝的覆辙。怎么办?李世民绞尽脑汁,最终想出了三个“绝妙”的主意。

一个决定解决两个问题

李世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一方面,宫里有成千上万的宫女,她们大多数人一辈子都见不到皇帝一面,只能在宫中孤独终老。

另一方面,因为战乱,外面的男人比女人多,很多男人找不到媳妇。这不是两个问题正好可以互相解决吗?

于是,李世民下了一道震惊朝野的命令:遣散宫中多余的宫女,让她们回归正常生活,自由结婚生子。

先是遣散了3000名宫女,后来又遣散了5000名,总共8000名宫女获得了自由。

这道命令一出,宫女们高兴坏了。她们原本以为这辈子就要在宫里度过,现在突然有了新的人生可能,能够嫁人生子,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而那些找不到媳妇的光棍们更是欣喜若狂,这下终于有希望娶到媳妇了。

李世民这一招太高明了,不仅没花一分钱,还解决了两个大问题。

更厉害的是,他的这一做法带动了朝中大臣、地方官吏和有钱人家也效仿遣散家中的女仆。

据估计,这一连串的遣散行动,总共释放了数十万女性进入婚姻市场,大大缓解了社会上的婚姻压力。

不过,李世民知道光靠遣散宫女还不够。要真正解决人口问题,还需要更多措施。

强制婚育政策

在古代,结婚生子被视为个人和家庭的事。

但李世民认为,这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必须由国家来引导和规范。他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婚育的政策,这在当时可是开创先河。

首先,他规定男子到了20岁,女子到了15岁,必须结婚。

不结婚?那就违法了!这条规定看似强制,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确实促进了适龄青年及时成家。

再是,他还特别关注贫困家庭的婚姻问题。很多人因为穷,连彩礼都凑不齐,更别说办婚事了。

李世民规定,富裕家庭要资助贫困新人办婚事。这一招很高明,既不用国家出钱,又解决了贫困家庭的实际困难。

最后,他还规定鳏夫寡妇服丧期满后必须再婚。

在那个时代,很多人失去配偶后,因为各种原因不再婚,李世民的这条规定直接消除了这种现象,让更多人组建新家庭,生育后代。

这些政策初看起来可能有些强硬,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政策让唐朝的适龄男女几乎都能及时结婚,为人口增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李世民的这些婚姻政策不仅解决了当时的人口问题,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直到今天,中国人重视婚姻、家庭的传统观念,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唐朝这些政策的影响。

从游牧民族手中赎回同胞

除了调整内部人口结构,李世民还有一招厉害的:从外部找回流失的人口。

在隋末唐初的战乱中,有大量汉人被北方的游牧民族掳掠走了。

据记载,仅突厥一个民族就掳走了大约160万汉人。这些人大多被当成奴隶,生活非常悲惨。

李世民登基后,开始筹划如何把这些人口要回来。他采取了两手策略:一手软,一手硬。

硬的一手是对游牧民族施加军事压力。李世民派兵多次击败突厥等游牧民族,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在军事上占了上风后,李世民又使出软的一手:拿出大量丝绸、茶叶等财物,与游牧民族交换被掳走的汉人。

游牧民族在军事压力和经济利益的双重作用下,最终同意归还被掳走的汉人。据记载,通过这种方式,李世民总共赎回了约160万人口。

这些回归的人口不能就这么放着不管,李世民又想出了妙招安置他们。他下令给这些人分配土地,借给他们农具,让他们重新开始生产生活。

这些人因为重获自由,对唐朝格外忠诚,也对李世民感恩戴德,成为了唐朝稳定的人口和税收来源。

这种赎回人口的做法,花费了唐朝不少财力物力,但李世民认为值得。

一来增加了人口,二来树立了唐朝爱民如子的形象,三来还削弱了游牧民族的力量。一举三得,这笔买卖太划算了。

人口涨了,唐朝强大了

李世民的这三大人口政策实施后,效果非常明显。

从他即位初期的200万户(约1000万人),到他晚年时增长到380万户(接近2000万人),人口几乎翻了一倍。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人口增加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首先,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有了足够的劳动力,荒废的土地重新得到耕种,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百姓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其次,税收增加,国家财政状况改善。唐朝初期实行的"租庸调"制度,以户为单位征收税赋。

户数增加,自然税收也就增加了。国家有了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如修缮水利、兴建学校、扩充军队等。

再次,军队实力增强。人口增加后,适龄服役的青年男子也增多了,唐军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提升。强大的军队让唐朝在对外关系中处于有利地位,周边国家不敢轻易挑衅。

最后,这些变化共同促成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在李世民统治的贞观年间(627-649年),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强盛,被后世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之一。

李世民的人口政策虽然只是他众多政策中的一部分,但却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人口基础。

没有人口的快速增长,就不可能有后来的"贞观之治",也不可能有盛唐时期万国来朝的盛况。

正是因为李世民在位期间的这些政策和成就,他被后世尊称为"千古一帝",与汉武帝刘彻、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并称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三位皇帝。

李世民处理人口问题的三招真是高明。

遣散宫女,让光棍们有了媳妇;强制婚育政策,让大家赶紧成家;从游牧民族手中赎回同胞,直接增加人口。

就这样,唐朝人口从1000万猛增到2000万,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看来,治国跟过日子一样,先把人丁兴旺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事才好办!

来源:蜀山史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