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可不只是肝“胖了”——专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殷实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9 08:40 2

摘要:脂肪肝是指肝脏细胞内脂肪过多堆积的病理状态。正常情况下,肝脏会存储一些脂肪,但如果脂肪积累过多,就会形成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酒精在肝脏代谢时干扰脂肪的正常代谢,导致脂肪积聚从而形成的。而非酒精性脂肪肝,顾名思义跟饮酒无关,其发病机制较复杂,

脂肪肝是指肝脏细胞内脂肪过多堆积的病理状态。正常情况下,肝脏会存储一些脂肪,但如果脂肪积累过多,就会形成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酒精在肝脏代谢时干扰脂肪的正常代谢,导致脂肪积聚从而形成的。而非酒精性脂肪肝,顾名思义跟饮酒无关,其发病机制较复杂,主要与遗传易感性、营养过剩和胰岛素抵抗有关。

脂肪肝的危害远远不止肝脏“变胖”那么简单,它对身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且如果不加以控制,脂肪肝可能会逐渐进展为更严重的肝脏疾病,甚至危及生命。那么,人胖,肝就一定胖吗?脂肪肝到肝硬化究竟有多久?肝损伤发生前会有哪些求救信号需要我们关注?本刊编辑部近日采访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殷实,请她为各位读者详细介绍脂肪肝这场沉默的“肝危机”

专 家 简 介

殷实,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老年免疫与营养治疗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临床保健杂志》主编,第九批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首批青年江淮名医。担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青年委员,安徽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安徽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从事老年医学临床工作 20 年,擅长老年内分泌、消化及营养相关疾病。曾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酒精滥用与酒精中毒研究所肝病实验室访问学习 4 年。长期从事衰老与肝脏疾病机制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衰老与肝脏疾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3 项和青年项目 1 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 1 项。以第一 / 通讯作者在 Cell Host & MicrobeHepatologyJournal of Hepat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等杂志发表文章十余篇。

人胖不代表肝一定胖,瘦人也可能得脂肪肝

殷主任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群体内代谢功能逐渐下降,脂肪代谢也可能出现问题,增加脂肪肝的发生风险。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腰围较大)是脂肪肝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过多的脂肪堆积会增加肝脏对脂肪的储存,最终导致脂肪肝。

不过肥胖人群患脂肪肝的风险虽然较高,但并不是所有肥胖者都会患脂肪肝。脂肪肝的发生还与个体的代谢状况、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一些看起来体重正常的人也可能存在内脏脂肪堆积(例如肝脏、心脏周围的脂肪),这些脂肪不容易从外表看出来,但仍然可能导致脂肪肝。还有经常吃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者,再加之缺乏运动,导致肝脏负担加重,也容易诱发脂肪肝。因此,缺乏运动和不健康饮食的人群也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高危人群。

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的人群,脂肪肝的发病率也会显著增加。因为这些疾病常伴随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受阻),影响肝脏脂肪代谢。即使体重正常,若存在胰岛素抵抗,也容易导致脂肪堆积在肝脏中。

此外,如果家族中有脂肪肝、糖尿病、高血脂等相关疾病史,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类固醇、抗精神病药物、抗病毒药物等),都会增加脂肪肝的发生风险。

总的来说,脂肪肝不仅仅与体重有关,代谢状态、饮食习惯、运动水平和遗传因素等都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胖人更容易得脂肪肝,但瘦人也并非免疫。保持健康的饮食、规律的运动和定期体检,都是预防脂肪肝的有效措施。

脂肪肝的危害仅仅就是肝“胖了”吗

殷主任表示,随着脂肪肝的进展,肝脏可能会出现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可以导致肝脏的纤维化(肝硬化的早期阶段)。如果炎症和纤维化没有及时控制,可逐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会影响肝脏的代谢、解毒和合成功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症状,如腹水、黄疸、出血倾向等,甚至最终可能导致肝衰竭。脂肪肝是肝癌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由其引起的肝硬化,最终导致肝癌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脂肪肝常常与代谢综合征相关,这些代谢异常本身就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脂肪肝是否会进展到肝硬化以及其进展速度是因人而异的,肝脏的损伤程度、是否伴随有代谢疾病、是否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不当、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这个过程。确诊脂肪肝后,如果及时就诊并谨遵医嘱严格控制危险因素,则可能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能保持在脂肪肝的阶段甚至“逆转”脂肪肝。对于那些有严重代谢问题、长期未治疗、持续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肝脏的损伤和纤维化可能会加速,导致较短时间内进展为肝硬化。

如何防止脂肪肝加速进展

01 及时控制炎症与纤维化:如发现有肝功能异常或肝脏出现纤维化,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避免进展为肝硬化。如发现有肝功能异常或肝脏出现纤维化,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避免进展为肝硬化。

02 早期治疗代谢综合征:如果存在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异常,应尽早治疗这些基础疾病,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来降低脂肪肝加重风险。如果存在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异常,应尽早治疗这些基础疾病,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来降低脂肪肝加重风险。

03 避免药物或毒物的损伤:一些药物(如类固醇、抗生素等)或毒物可能加重肝脏损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避免长期滥用药物。一些药物(如类固醇、抗生素等)或毒物可能加重肝脏损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避免长期滥用药物。

04 避免病毒性肝炎:若存在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风险,应积极接种疫苗或按医生指导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免肝脏受到病毒感染发生进一步损伤。若存在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风险,应积极接种疫苗或按医生指导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免肝脏受到病毒感染发生进一步损伤。

如何“听懂”肝脏的求救信号

殷主任介绍说,肝脏早期损伤时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如果出现下面这些信号,尤其是多个信号同时出现时,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1 全身症状

①乏力和疲劳感:由于肝脏功能受损,人体的能量代谢和解毒能力下降,常常会感到无力、疲惫、精神不集中。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肝损伤表现。

②体重变化:脂肪肝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增加,尤其是腹部肥胖。而肝功能严重受损时,也可能出现体重减轻。

2 消化系统症状

①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肝脏受损后,胃肠道的功能可能也会受到影响,表现为食欲缺乏,甚至伴随恶心、呕吐。

②右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右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是肝脏问题的常见症状,尤其是肝脏有炎症或肝脏肿大时。

3 皮肤和黏膜症状

①黄疸:皮肤或眼睛发黄。

②肝掌、蜘蛛痣:肝掌是指手掌的红色斑点,通常呈现出一种非常明显的红色。蜘蛛痣(小血管扩张)也可能出现在上半身,尤其是面部和胸部。它们是肝功能受损的常见外部表现。

③皮肤瘀点、瘀斑: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导致皮肤容易出现瘀点或瘀斑。

4 其他症状,如精神状态异常

当肝脏解毒功能严重受损时,毒素在体内积累,尤其是氨,可能影响大脑功能,导致意识模糊、焦虑、抑郁,甚至昏迷,这种情况被称为肝性脑病。

殷主任特别强调,除了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外,坚持定期体检,特别是肝功能检查、肝脏超声等,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肝脏问题。

脂肪肝患者应该如何调整生活方式

1 合理饮食

①控制总热量摄入:通过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来帮助减肥,尤其是减少糖类、油脂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②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减少红肉、油炸食品、快餐、加工食品的摄入,避免含反式脂肪(如氢化植物油)的食品。

③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适量增加低脂肪的蛋白质来源,如鱼、鸡胸肉、豆腐、蛋白粉等。

④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全谷物、蔬菜、水果和豆类,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

2 增加运动

①有氧运动:每周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快走,慢跑,游泳等)。

②力量训练:每周进行 2~3 次的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肌肉量,加速脂肪燃烧,并且改善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减轻肝脏脂肪堆积。

③避免久坐:每坐 30~45 分钟起身活动一下,减少久坐时间。

3 改善生活习惯

①戒烟戒酒:无论是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还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都应该严格戒酒,避免酒精对肝脏的进一步损害,加重对肝脏的负担;尽早戒烟,吸烟会引起肝血管收缩,导致肝功能下降。

②规律休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③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放松方法来减轻压力。④避免滥用药物:一些药物,如部分解热镇痛药物、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等,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 定期监测

①监测体重和体脂:每周监测体重,确保体重逐渐下降。

②定期检查肝功能:每 3~6 个月检查肝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

通过以上生活方式的调整,大多数轻度脂肪肝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甚至实现逆转。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轻肝脏脂肪积聚,改善肝脏功能,并防止脂肪肝进展为更严重的肝病。改善的时间因个体差异而不同,通常需要 3 到 6 个月左右才能看到一些明显的效果。具体表现为体重减轻,肝功能指标改善,肝脏脂肪含量降低。

中重度脂肪肝的治疗比轻度脂肪肝要复杂,通常需要药物治疗(降脂药物、保肝药物及原发病治疗药物)、生活方式干预以及对潜在基础疾病的管理。关键在于控制肝脏的脂肪积聚、减少炎症、阻止纤维化进展。

文/闫佳惠 王淑君

欢迎订阅 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

health-care@163.com

首批“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普类)”

《保健医苑》为月刊,大16开本,每月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欢迎订阅纸质版杂志,订阅有好礼!

个人订阅可通过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bk.11185.cn)或联系当地邮局,邮发代号:82-33

单位订阅请联系编辑部

《保健医苑》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因文中内容失实或著作权纠纷及照片引起的肖像权纠纷;或对于侵犯他人版权及其他权利的文字、图片稿件,本刊一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本杂志有权以任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纸质媒体、网络(含无线增值业务)、微博、微信、光盘等介质、编辑、修改、出版、使用该作品;本刊有权或授权合作伙伴再使用。以上无须另行征得作者同意,亦无须另行支付稿酬。如有异议,请在来稿时声明,否则将视作同意。

审校:北京医院期刊编辑部 王淑君

主编:北京医院期刊编辑部 高超

编辑制作:北京医院期刊编辑部 闫佳惠

本期推送图片来源于已购买的正版图库

来源:保健医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