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黑龙江省鸡西市麻山区龙山村,有一位备受村民爱戴的全国人大代表——李广丽。自1995年担任村干部以来,她便在这片土地埋下希望的种子,带领村民探寻致富之路,至今已有29个年头。如今身为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她,不仅扎根基层,积极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还紧跟时代潮流,通过
在黑龙江省鸡西市麻山区龙山村,有一位备受村民爱戴的全国人大代表——李广丽。自1995年担任村干部以来,她便在这片土地埋下希望的种子,带领村民探寻致富之路,至今已有29个年头。如今身为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她,不仅扎根基层,积极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还紧跟时代潮流,通过电商直播等新兴手段,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探索特色产业,挖掘乡村潜力
龙山村地处偏远山区,曾经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穷山村。李广丽看着村里的现状,心里暗暗发誓:“咱这穷日子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一定要找到出路!”她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以及村民代表深入研究党的惠农政策,分析市场需求和龙山村的实际情况,经过无数次讨论和思索,决定发展特色种养殖业。
2017年,李广丽拍着胸脯对村民们说:“大伙信我,跟着干,准没错!”在她的带领下,村民成功注册相关商标,2018年产品正式上市销售,亩纯收益达5000元。2023年,她和村干部动员25家农户流转120亩水田,种植优质水稻品种,她耐心地给农户们算账:“咱种这新品种,再做好加工和宣传,每亩能多收入200多块呢,这可是实打实的增收!”并通过注册商标、深加工和营销宣传等手段,使亩收入增加200余元。为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她率先垂范,带头种植22亩沙棘林,“我先干,给大家探探路!”在她的引领下,龙山村先后成立了水稻、养蜂、沙棘等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村里的特色种养殖业已颇具规模,种植林上、林下经济作物400多亩,养殖沙棘鸡、生态蜂、大鹅等,成为村经济的一大亮点。
村党支部成员王丽霞成立的大榛子家庭农场,示范种植60多亩地,栽种6600多棵榛子树,单株效益在65元左右,亩收入达6500元,带动全村种植榛子林253亩,全区榛农已发展到6个村35户,榛子林面积达到782亩。李广丽带头成立的水稻合作社,近几年先后与村内25家农户进行200亩水田流转,全部种植优质水稻品种,实现了种植、管理、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种植经营模式。
拥抱电商浪潮,拓宽销售渠道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商成为农产品销售的新渠道。李广丽眼睛一亮,心里琢磨着:“这可是个好机会,咱得跟上时代!”她果断成立麻山区生态农产品销售群,带领村民做起了电商。她和村会计王丽霞报名参加市妇联组织的网络电商学习培训班,学习的时候,李广丽认真做笔记,还和王丽霞互相打气:“咱可得好好学,把这电商本事学到手!”
为了增加农产品的曝光度,李广丽在快手、抖音等平台发布记录农村生活的视频,一边拍一边想:“要让更多人看到咱龙山村的好东西!”通过这些努力,龙山村的“吉龙山湖”生态大米、大榛子、鲜食玉米、沙棘鸡蛋、生态蜂蜜等农产品成功销往全国各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仅去年一年,农产品销售额就达到20万元,彻底改变了村民传统的生产和销售观念。如今,龙山村已涌现出多名助农主播,电商产业蓬勃发展。
市政府主要领导到龙山村调研时,看到村里蜂蜜的质量和销路都很好,建议建一个蜂蜜深加工厂,将全区各村蜂蜜统一收购、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在市领导的关心帮助及各方共同努力下,龙山村争取到乡村振兴项目资金20万元,目前厂房和设备已准备就绪,预计开春后投入生产运营。这一项目不仅能提高村集体收入,还能带动全区十余户蜂蜜生产农户增收致富。李广丽高兴地说:“这加工厂建起来,咱村又能上一个新台阶啦!”
积极履职尽责,心系乡村发展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李广丽始终牢记代表身份,把民声民意放在首位。每次参加全国人代会前,她都会走村入户,深入百姓家中和田间地头,与村民唠家常,“大伙有啥想法,都跟我说,我带到会上!”了解他们的期盼和意见建议。她还积极与区领导和相关部门交流,了解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为提出高质量建议做充分准备。
在参加的几次全国人代会中,李广丽结合鸡西及麻山实际,先后提出了将黑龙江革命老区纳入全国重点支持老区之列、在黑龙江革命老区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给予政策支持、在黑龙江革命老区发展特色文旅产业给予政策支持、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加大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出台针对农民种植粮食的保护政策、对县域旅游给予更多的资金扶持等建议。
每次全国人代会后,李广丽都会第一时间向村民详细讲解人代会精神和自己的履职情况。特别是本次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后,她聚焦就业与乡村振兴、推动农业现代化与特色产业发展、两会简约务实的会风纪律等,向龙山村村民传达了本次人代会农村发展的新机遇、新方向。她认真地对村民们说:“这些政策对咱村发展可有大用处,咱得好好琢磨,好好干!”
推动文旅融合,谋划乡村新篇
除了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和电商产业,李广丽还积极推动龙山村的文旅融合发展。龙山村作为红色革命老区,拥有风景秀丽的吉龙湖,这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李广丽看着吉龙湖,心中满是憧憬:“咱有这么好的资源,一定要把它利用起来,让村子富起来!”她和村党支部依托这些优势,谋划发展红色文旅康养项目,计划通过招商引资创建集乡村民宿、展览演艺、度假休闲、会议研学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景区,让村民在参与乡村旅游建设中获得更多收益。
为了提升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李广丽和村干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将婚事简办、养老敬老等内容融入村规民约,龙山村入选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她与村干部一起创建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秧歌队、广场舞队、小剧团等,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此外,李广丽还成为区法院特邀调解员,积极化解群众矛盾纠纷,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
在李广丽的带领下,龙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逐步走向富裕文明。她也多次被评为市、区先进个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成为百姓心中的好书记、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来源:活力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