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申请季我只投递了港一新二,拿到了港大和南洋理工的offer,最后考虑到港大的项目和经济学沾点边,勉强可以和泛商科攀亲,相对来说比我本科专业社会学要好一点,再加上香港离家更近,恋家情结非常严重的我没怎么纠结就放弃了南洋理工的留位费改去港大了。
申请季我只投递了港一新二,拿到了港大和南洋理工的offer,最后考虑到港大的项目和经济学沾点边,勉强可以和泛商科攀亲,相对来说比我本科专业社会学要好一点,再加上香港离家更近,恋家情结非常严重的我没怎么纠结就放弃了南洋理工的留位费改去港大了。
一落地就被重创?
虽然项目title还算满意,但是除此之外就读体验可以说是非常不理想。
因为不熟悉集运流程所以我人比床先到了,幸好舍友给了我一张她不用的床垫,我才得以免去和满地的蚂蚁尸体零距离接触的噩梦。
之后没过两天我的港澳通行证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丢失了,重新办理非常麻烦且要人民币大几百,但是没有港澳通行证寸步难行,无奈也只能想办法搜索攻略去警局重新办理。
但是当地无论使用任何导航都极其不准,兜兜转转绕了很久之后我终于确定自己找的地址没错,但是那处并没有一块警局的砖,最后只好又转而去更远的警察总署办理挂失。过了一段时间我才知道那个地图上显示在营业的警局早就没有了。
港大的就读体验比想象中更差?
关于就读体验,第一学期所有人固定三门课程,课程内容的确与项目名称相关,伦理、统计、政治这些板块的内容都涵盖了。但是偏质性研究的课程与内地本科的讲学风格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包括作业内容等其实也不是太容易与本科内容衔接,没办法将本科那套自己运用得得心应手的法门一五一十地套用过来。
同学之中有为数众多的港本与海本以及中外合办院校。内地学校的话主要还是上9以及一些北京的211,至于那些被营销号大肆宣传的双非甚至是二本,我自己是没有见到。但是鉴于班容量较大我并没有与所有人都有接触,所以这个数字也未必就是0。
港大校园很长,去哪里都要长途跋涉,但是比港中大那种需要艰难跋涉爬山的还是要好很多,基本都是半室内的道路。
我平时没事喜欢泡图书馆,环境还可以,但是空调很冷,且预约机制的时间限定非常不人性化且不方便。
另外,食堂非常难吃,我对于食物的要求并不算太高,但是香港以及港大的食物之难吃还是令我叹为观止。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一年制硕士肯定是就业导向,所以找实习是最重要的。
学校网站会发布求职信息,但是作为不会粤语的内地人来说基本上很难筛选到能够投递的岗位,遑论后续进展。
开学初期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宣讲会,但是基本上都是宣讲远大于招聘,很浪费时间且没什么实际用处。
深圳的实习我没有特别大量地投,但是从目前的反馈来看,形势非常不容乐观。
我投递的这个项目今年是第一年开,所以前面没有学长学姐的经验可以作为参考。
春节假期无法回家
假期安排方面还是比较慷慨的,因为和其他港校以及学校里其他学院的同学聊过这个话题,对比起来我们假期可以称得上是多了。
有些文科专业包括我们有为期一周的阅读周,但是前后拼凑一下基本上都可以凑出十天甚至更多的假期,这段时间大部分同学都不在港了,我身边的基本上是一小部分回家,一大部分出去旅游,尤其是去一些在国内签证不好办下来的旅游目的地,对于没有留港打算的人而言,有些地方也许是这一生唯一一次方便出去的机会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春节假的安排不尽如人意,因为只有四天,并且除夕夜当天是有课的。
香港的放假方式就是如此,节日当天不放假而后一天放,这其实是个非常人性化的设计因为它的初衷是人们可以在节日当晚尽情娱乐而不用考虑第二天还要爬起来上班上学。
但对于对留服中心认证有所顾虑的学生而言,这就意味着必须要考虑是否进行除夕之夜翘课回家的抉择。
香港生活只有为数不多的幸运?
有关香港的生活方面,其实在很多方面我还是比较幸运的。
网络上对于香港人的风评似乎不太好,但就我个人体验而言,我实际遇到了很多友善的香港人,被诟病很多的服务态度问题我其实也并不很在意,在香港生活的不快乐主要还是来自于个人生活习惯的难以匹配,虽然可以适应,但并不喜欢。
我租住的房子在离学校地铁五站远的市区租到了一间相比起其他同学来说还算宽敞且便宜的房子。地铁口就在楼下,公共交通比较方便,至少上学是很方便,而且也算是市中心,非常繁华。
蚂蚁成群
但是在香港生活的幸运差不多就到此为止了。房间的逼仄狭小自用不多说,我平时是不愿意在租的房子里待着的人,去学校图书馆好歹是一个开阔的空间,学校的连廊望出去也是比较舒朗的景色,相比之下租住的简直就是鸽子窝,而鸽子都还能拥有可以任意飞翔的天空。
我在住进去的第一天发现房间角落有蚂蚁尸体,当时并未多想,但是在我为期不到半月的阅读周假期后来后发现成群结队的蚂蚁从窗户外面爬了进来,在我的被褥上爬来爬去。
但是我走之前由于害怕会招来蟑螂所以清空了全部的食物,房间里平时也不留垃圾,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蚂蚁爬进来。蚂蚁在整个房间里爬得到处都是,在铺面上的我又不能用杀虫剂喷,狭窄的房间和摇摇欲坠的床让消杀变得非常不方便。
后来始终有蚂蚁在房间里不定期出现,出现在任何一个意想不到的角落而找不到根源无法杀干净,每天睡觉时都疑神疑鬼觉得会有蚂蚁在身上爬,极度影响人的心情。
出行极其困难
“行”方面,我的通勤时间差不多是半小时不到,体感上大部分时间不是花在坐地铁上,而是走路上。
香港的地铁内部通道非常长,每天感觉只在地铁上坐了一小会儿就要下车跋涉了。
港大还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外号叫“香港排队大学”,原因是只要在上下课高峰期,从地铁口出入排电梯的队伍有几百米,排队时长动辄二十分钟起步。
用餐高峰期的食堂也同理。
香港的计程车价格高昂也是出了名的,像两三公里这样的路程在内地非常好处理,叫个滴滴方便快捷而便宜,在香港就只能选择公共交通,我甚至觉得直接走过去和在各个站点之间转来转去走的路程实际上是差不多的。
并且香港没有共享单车,所以那些一公里左右的路程就显得很棘手,尤其是拿着行李或者大件物品的时候。
每天在香港都要走很多路,而且我作为北方人习惯了平原地区宽阔平直的大路,对于香港这种行人必须摩肩接踵的狭窄小路非常不习惯,饭后和朋友在家楼下的树荫下走走、遛遛弯的习惯在这里也很遗憾地无法实现了。
但是如果喜欢citywalk的人大概会很喜欢这种路,因为每一段都是不同的风景。
唯一的美食竟是麦当劳
去深圳让我能够体会到回家的快乐,但是很遗憾的是港大应该是香港这些学校里距离深圳最远的一所。
来回地铁票就要差不多一百元,并且路程时间也要起码一个半小时,这些都使得港大学生港深通勤变得不那么现实,尤其考虑到课表可能会排在晚上,导致夜深而无法过关的情况。
我个人觉得香港的饭非常难吃,就像虽然我在香港遇到了很多非常好的人但我依然不喜欢这座城市一样,虽然我的确吃到了一些美食,但是香港菜整体而言依旧不合我的胃口。
饭菜油很大,与我在广州其他城市吃到的清淡味美的粤菜几乎是截然不同的口味,肉类的本味非常明显,在处理不当的情况下很容易泛出难闻的味道。
并且对于一个北方胃来说,吃不到馒头真的是对于饮食偏好的毁灭性打击。
但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的麦当劳味道很好,营业时间对于有晚课的我来说也非常友好,因此几乎构成了我食谱的很一大部分。当然,如果自己厨艺不错并且愿意做点吃的的话,上述困扰我的这些问题大概并不构成问题。
再选一次,我还是会来港大
总体而言我在港大的就读体验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吃不好睡不好压力大想念家。但是,如果给我重来一次的机会,我依然会做出一样的选择,无他,因为对于一个数学不好、0商科实习与竞赛经验的粉领大学生来说,能够和经济学沾点边是在现在这个不容乐观的就业市场上还有一点希望了。
在香港其实也有令人高兴的片段,因为这里的芭蕾舞蹈机构非常完善,课程的安排非常灵活所以我有幸体验了几节香港芭蕾舞团老师的课程,课程非常开心并令我回味无穷,这是我一生都不会忘却的美好回忆。
在真正去到香港之前,我还考虑过自己是不是要留港,或是留在深圳——因为那是一个在我童年时期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印象的城市——或是如某些朋友的推荐去上海、去杭州、去苏州,但是在我暑假提前来香港看房子的仅仅不过两个小时后,我决定再也不会离开家的所在地,最远不会超过北京。
但意外的是,我依然对深圳有着一如往昔的喜爱,也许是因为对于被困在香港的我而言,那也已经是“家的平替”。
在最后该说点寄语的部分我想没有人愿意听长篇累牍的鸡汤,我实际上也无法给出什么普适性强的建议,因为香港的生活让我意识到每个人心中的称的权重分配是完全不一样的。
很多人会觉得饭不好吃、生活空间狭窄、离开家人朋友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于前程和学业而言都渺小得不足挂齿,为此辗转反侧简直是无病呻吟,但是,远离家的负面情绪让我终于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就是“回家”,相比之下其他的因素都可以向后排了。
但是我身边有的同学并不恋家,非常喜欢香港的氛围,他的留学生涯显而易见要比我快乐一百倍。但是我们在外人看来都是贴着一样标签的“港大留子”。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来源:灵灵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