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有一天,你的老板突然告诉你:"未来一年你不用来上班了,工资照发,但不准跳槽去对手公司。"——这听起来像天上掉馅饼,还是职场"金手铐"?
整理 | 郑丽媛
出品 | CSDN(ID:CSDNnews)
如果有一天,你的老板突然告诉你:"未来一年你不用来上班了,工资照发,但不准跳槽去对手公司。"——这听起来像天上掉馅饼,还是职场"金手铐"?
而在 AI 行业,这正在真实发生。
据外媒 Business Insider 最新爆料,谷歌旗下 DeepMind 为了阻止核心 AI 人才流向 OpenAI、微软等竞争对手,竟使出了一记狠招:与部分员工签订长达 12 个月的竞业禁止协议,期间强制他们带薪休假(Garden Leave)。
换句话说:宁可白养你一年,也不让你为对手干活!
什么是“Garden Leave”?AI 界的“软封印”
“Garden Leave”翻译成中文叫“花园假”,最早起源于英国,原意是指公司允许员工在离职交接期间回家“养花种菜”,避免他们接触敏感数据或挖走团队成员。在谷歌 DeepMind,这个机制被用到了极致——甚至是延长版的“高级花园假”:最长可达一年。
作为谷歌最核心的 AI 实验室之一,DeepMind 诞生了 AlphaFold、Gemini 等重量级成果,很多员工参与的 AI 项目属于“公司命根子”。尤其是在 OpenAI、Anthropic、Mistral、xAI 等新势力不断挖角之际,谷歌显然会担心出现“人走,技术跟着走”的局面。
因此,他们选择用竞业协议来打防守战,不惜花大钱“封印”前员工,以延迟对手的发展节奏——换个角度,你可以理解为 DeepMind 正在用资金为自己“买时间”。
根据多位前 DeepMind 员工向 Business Insider 爆料,这一协议通常包含在劳动合同中,签署时并不会特别突出说明。可一旦员工想跳槽去 OpenAI、Anthropic、Meta、微软等直接竞争对手时,这份“禁令”就会生效。
据前员工透露,谷歌 DeepMind 的竞业条款时长通常视员工的职位而定。
例如,参与 Gemini 模型研发的一线开发者,一般会有 6 个月的竞业期;而更高级的研究员则可能面临为期一年、即整整 12 个月的竞业期。在此期间,员工不能为任何竞争对手工作、顾问、投资或发表相关技术成果。
对此,DeepMind 方面只是回应称:“我们的雇佣合同符合行业标准。考虑到我们工作的敏感性,我们会在合理范围内使用竞业协议来保护正当商业利益。”
一年的禁业期,很可能会让 AI 工程师“脱节”
可话虽如此,在 AI 大战白热化的当下,如今 AI 行业几乎是以“月”为单位迭代的。而竞业限制带来的最大副作用,正是抑制创新和人才流动。
“在 AI 行业,谁会愿意等你 6 个月或一年后再工作?等你能入职,机会早没了。”
“谁领先半年,谁就能拿下一个技术平台;谁落后半年,谁可能连产品发布的窗口都赶不上。”
不少 DeepMind 离职员工原本计划加入初创公司或自己组队创业,但由于长达 6-12 个月的竞业期,他们错过了很多关键融资窗口和早期发布节奏。
事实上,竞业协议早就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谷歌总部,也就是美国加州,这类协议根本无法执行:加州法律明令禁止企业设置竞业限制条款,到了 2023 年,加州更进一步立法,明确即使签约发生在其他州,也禁止在加州执行竞业条款。
而在英国,情况就完全不同——英国法律允许执行“合理”范围内的竞业协议,如果雇主能证明其条款对保护商业利益有必要,法院一般不会推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DeepMind 总部设在英国伦敦,而非加州山景城。
据称,还有 DeepMind 员工为此考虑直接搬到加州工作,以彻底摆脱这份“职场禁锢”。
竞业协议:保护商业机密 or 阻碍行业创新?
甚至,这场竞业风波也并未局限在 DeepMind 内部。近日,前 DeepMind 高级 AI 总监、现任微软 VP 的 Nando de Freitas 在社交平台 X(原 Twitter)上公开发声:
“每周都有 DeepMind 员工私信我,问我怎么摆脱竞业协议和离职冷却期……别签这些合同!没有任何一家美国企业应该在欧洲拥有这么大的权力。”
他甚至直接点名当前 DeepMind CTO Koray Kavukcuoglu 和研究总监 Douglas Eck,称他们私下里其实也反对这样的竞业机制。
这一发言,引发行业广泛关注,相关帖文迅速获得数万次浏览,许多开发者和 AI 研究人员也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与担忧。有网友评论道:“AI 正在全球推进科技民主化,而谷歌却用一纸协议制造知识封锁。”
与此同时,谷歌 DeepMind 的竞业协议风波也引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讨论:
当技术进步以“月”甚至“周”为单位发生,企业是否还有权用“年”为单位冻结人才?
在 AI 被视为“基础设施”的今天,当 AI 技术越核心、越敏感的时刻,从某种意义上说,DeepMind 的这份竞业协议,就是科技巨头在 AI 战场上的“核武器”之一——只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最受伤的,可能是那些被迫“静音”的技术人。
参考链接: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google-deepmind-ai-talent-war-aggressive-noncompetes-2025-4
2025 全球机器学习技术大会主会场聚焦
📍上海 · 4 月 18 日
AI 先锋观点 x 落地实践,思想激荡全场高能!
从大模型协作、扩散学习到智能体范式重构,
探路技术趋势与产业落地的融合之道。
一场不容错过的 AI 核心对话,邀你共赴!
👉 https://ml-summit.org/
来源:CSDN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