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以一家生活在太平盛世的自耕农为例,大致勾勒出这家人的日常生活图景。
原创 李向晚 南北纪事 广东
今天想聊的主题,是一个十分有趣又贴近历史本质的问题。
我们以一家生活在太平盛世的自耕农为例,大致勾勒出这家人的日常生活图景。
第一,他们的作息规律自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农民靠天吃饭,他们的生活完全被天气、季节支配着,必须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可能一年都颗粒无收了。
男主人负责检查农具,为今天的农活做准备。女主人则开始生火做早饭,一般是简单的粥和饭。孩子们也要帮忙做点家务活,比如喂鸡、拾柴等。
夏耘: 这是最辛苦的季节,因为农作物很容易遭日头暴晒,农民们需要除草、浇水、施肥,头顶烈日,弯腰劳作,辛苦可见一斑。
3、傍晚:辛苦劳作了一天的农民们,从田里回到家,可能还要照料牲畜,比如牛、猪、鸡等,然后才开始吃晚饭。
二、他们的饮食,可以用“糠菜半年粮”来概括。
古代农民的饮食非常简单粗糙,目标是“吃饱”,远谈不上“吃好”。
北方主食
南方主食
农民的居住条件非常简陋。
四、他们的出行习惯,安步当车。
农民的活动范围极其有限,许多人一辈子可能都没去过县城。
牛是农民们重要的生产工具,属于家里比较宝贵的财产,绝不会轻易将它用于代步。3、出行原因: 除了赶集,出行还可能是因为服徭役,被政府强制征调去修路、修水利、修宫殿等,这是农民最沉重的负担之一。或者因为战乱、灾荒等原因需要外出逃难。
嫁娶
丧事
过年节
农民的平均寿命很短,约30-40岁,但被极高的婴幼儿夭折率拉低。成年者能活到50-60岁也很少见。六、作者的结语:
古代绝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是艰苦且单调的。他们辛苦一辈子,都是围绕着生存和繁衍这两个基本需求。
一年到头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也仅仅是在太平年间勉强达到温饱线。
一旦遇到水灾、干旱、战乱或官府暴政,立刻就会陷入破产和流亡的境地,命运牢牢地被天气和权贵掌握在手里,生命安全毫无保障。
所谓盛世,对古代农民来说,不过就是能吃饱穿暖,有一间屋子住而已。
注:
1、以上内容均有史料记载,作者稍加个人想象和润色,不影响记载的真实性,欢迎交流。
2、文中配图均为豆包生成,仅为传播知识服务,不做它用。
来源:草根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