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古塔传宋韵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8 17:09 2

摘要:记者了解到,早在2018年,我市通过查阅文史资料、现场勘查、价值评估、专家论证和对比遴选,确定6处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报恩寺塔最终入选“国保”。

3月下旬,省政府公布我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八批)保护范围,我市报恩寺塔上榜。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8年,我市通过查阅文史资料、现场勘查、价值评估、专家论证和对比遴选,确定6处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报恩寺塔最终入选“国保”。

那么,报恩寺塔凭什么入选“国保”?昨日,记者跟随莆田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文物调查队员前往调查。

位于报恩寺中轴线上的报恩寺塔,与周边建筑群融为一体。 全媒体记者 蔡昊 摄

报恩寺塔屹立于东岩山报恩寺大雄宝殿与观音殿之间的中轴线上,古朴浑厚,雕刻精美。古塔巍峨高耸,与古寺建筑群融为一体。经文物调查,报恩寺塔坐北朝南,是三层八角空心石构楼阁式,边长4.4米,须弥座高1.2米,塔身通高约13米,占地面积49平方米。

近看,报恩寺塔须弥座的上下枭浮雕莲花纹饰,上下坊浮雕卷草纹饰,束腰浮雕37只形态各异奔狮。远观,古塔造型古朴典雅,塔身各层叠涩出檐,每层四面开拱门,第一层塔门两旁浅龛内浮雕金刚武士。文物调查队员认为,塔门金刚力士造像和基座狮子浮雕颇具隋唐风格。

文物调查发现,报恩寺塔底层塔室内有石级通往第二层,塔室顶部是藻井式样,塔顶的相轮塔刹用8根铁链固定于塔顶角檐脊上。各层八角檐脊上还设置一尊镇塔石佛。

根据《八闽通志》及历代文人诗文记载,报恩寺塔建于宋绍圣年间。如今历经近千年,保存完好,建筑结构稳定,作为报恩寺建筑重要组成部分,彰显鲜明的地方特色。

文物调查队员分析,报恩寺塔位于报恩寺的中轴线上,这在寺庙中较为特别。通常宋代佛塔的位置已不在寺庙中心,按照佛寺布局规律,可推断报恩寺塔是在宋代之前古塔遗址上重建,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得到完整保存,保持了早期佛寺空间布局的景观形式。其代表了我国南方地区宋代楼阁式石塔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反映佛教文化在东南地区的传播和兴盛。

“报恩寺塔在形制特征、材料和工艺特点等方面保留了历史原状,可作为东南地区古建筑断代的重要标尺,对于研究北宋时期的佛塔建筑、宗教文化、雕刻艺术等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物调查队员认为,报恩寺塔列入“国保”实至名归。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莆田现存古塔

昨日,曾参与第二次、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市博物馆原副馆长、文博研究馆员柯凤梅介绍,莆田现存的古塔,除仙游县枫亭镇塔斗山上的天中万寿塔创建于五代末之外,大多为宋、明时期建筑。

经过历次文物普查发现,我市遗存的古塔质地上分为石、砖、木等,从形式分有仿木楼阁式、方形、宝箧印经式和复盆式等,类型上有塔、经幢、墓塔等,从结构分有空心可登高和实心无法登高的,从用途分有导航引渡、报恩、驱邪镇恶、僧人圆寂埋葬等,充分体现外来佛文化与莆田民俗文化的融合。

重建于宋淳化三年(992年)的莆田城关凤山寺塔是我市木塔的代表。这座木塔八角五层,通高近40米,各层有回廊,由于倾斜严重,在20世纪50年代初拆除,仅存石构塔基。

坐落于南山广化寺东侧的释迦文佛塔,建于宋乾道元年(1165年)之前,每层佛龛顶嵌浮雕飞天,是我省仿木楼阁式石塔的精品。

石室岩砖塔是我市砖塔的代表,有方形七层,塔内空心。

莆田有代表性的经幢是广化寺天王殿前的一对八角形经幢,建于宋治平二年(1065年),其中一幢无字,另一幢用楷书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石砌台基、基座、墩座,幢刹和其他构件刻云龙、海水、仰莲、复莲等佛教纹饰,雕刻精美华丽。

来源:莆田新闻

相关推荐